小说5200笔趣阁 > 末世力王称霸 > 第一百二十二章浅谈佛教

第一百二十二章浅谈佛教


自从佛教进入华夏之后,华夏的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佛教所提倡的“顺应”、“今生受苦,来世享福”似乎更适合统治者的需要,因此这个外来的宗教得到了许多统治者的极大推崇,甚至还出现了皇帝自愿出家,最后被大臣花钱赎回的奇葩事件。

        不过在一般情况下,佛教和道教是并行发展的,两者相互影响,统治者在重视佛教的同时,对道教也有一定的推崇。但在大众的印象之中,道教的发展往往不如佛教那样昌盛,尤其是在盛世和平年代,隐匿在深山的道观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忽视,道士们似乎对这样的现象也并不着急。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和尚讲经乘法弘扬自己的宗教,却很少能看到道士座谈讲经。道教这个宗教,似乎从他诞生之日起就有着清静淡漠的一面,但在乱世的时候道教则有着极高的存在感,人们时常能听到乱世道教下山拯救百姓的故事。

        道教讲究的是“替天行道”,讲求的是苦修以得到大道,所以道教并不需要香火,反而还会威胁到统治者的统治。古代把皇帝称为天子,道教的替天行道怎么看都有些大逆不道的味道。

        皇帝自然不愿意支持道教的发展,在皇帝的强权之下,道教自然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在战乱年代,皇帝大权旁落,奸臣当道,民不聊生,讲究替天行道的道教自然选择了站出来。像乱世的五斗米教、黄金教,其实都是道教的一种变种,他们心怀苍生与天下,所以愿意在国家危难之时站出来。

        佛教和道教不同,佛教的教义有很多,但是在传入中原之后,思想的主体讲究的还是“顺应”和“忍受”,统治者们自然乐意这样的状态。佛教用自己的思想束缚百姓受帝王的统治,皇帝自然也愿意支持佛教的发展,大力开始兴建寺院,礼重高僧,佛教发展自

        然顺利。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就是佛教昌盛最为有力的佐证。在有些皇帝的大力扶持之下,佛教的发展甚至一度挤压了儒学的地位。

        佛教的过度发展严重威胁了君主统治所以历史上发生了三武一宗灭佛运动。据史书记载“三武一宗之厄”这四次灭佛的主要原因,各帝王动机不一,情况各不相同,但如出一辙。无非是政治原因;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僧团道风方面的缺陷;僧俗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方面等问题。

        佛教初入中土,寺院由布施而得到的财产在当时为寺院集体所有,主要用于维持僧人的日常生活和佛事活动,后来随着寺院财产的不断私有化和富有僧人的出现,寺院地主经济才最终形成。寺院地主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寺院地主经济是添加了佛的风韵的封建地主经济,但它的高速发展却给世俗社会的地主阶级增加了现实中的竞争机制,也给国家经济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而封建国家又是由世俗地主们建立和把持的,经济利益关乎根本,所以当佛教势力严重威胁其根本利益时,作为世俗地主的总代表--皇帝,为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不得不对佛教痛下杀手锏。

        三武一宗灭佛运动一方面是佛教的发展已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佛教与华夏儒家正统文化和道教文化争夺思想统治权的结果。

        从“三武灭佛”的结果看,“灭佛”确实有利于发展生产和增强国家的财政军事实力。大量僧尼还俗,并被编入民籍,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从而利于发展生产,而且为封建国家的税收提供了不竭之源,而国家的征兵之源也得以保障。同时,大量的寺院财产被没收充公,给国家提供了不少资财,这就增强了国家的的财政军事实力。

        当然,“三武灭

        佛”更直接与统治阶层,尤其是最高统治者个人的意志和决断密切关联。而在封建专制集权机制的运作下,皇帝对佛教所持的态度,对佛教的兴衰程度甚至可起决定性作用。

        说到底宗教的发展不过是统治者意志的一种表现。皇帝希望用佛教逆来顺受的思维,把大家培养成逆来顺受的人,便于自己管理国家。如果皇帝是一位明君,那这一切显得再正常不过,可如果是皇帝是一个昏君,百姓还逆来顺受,那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浩劫。所以道教也是有存在的必然的。

        王珂知道了佛教的发展历史之后发现和尚贪财怕死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并不是现代商业社会影响的原因,顿时对和尚充满了鄙视和厌恶!

        佛教之所以留存至今离不开统治者的扶持,并不是佛教有多好。一个有着贪财怕死传统的教派能有多大的能耐啊!说出来笑死人!

        了解了这么多历史秘闻之后王珂对佛门中人印象极差,相反对道门中人钦佩至极!

        因此,王珂没有对少林有解救的意思,让其自生自灭吧。不过以这些和尚的尿性多半会苟且偷生下去的,不用担心他们。

        王珂继续巡视其他地方,而后又回到了商都市开始吸收青毛晶体。

        一口吞下,王珂便感受到了一种清爽的感觉。

        青色,代表着清脆而不张扬,伶俐而不圆滑,清爽而不单调。

        青色在华夏古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青色象征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传统的器物和服饰常常采用青色。

        青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颜色,在我国古文化中有生命的含义,也是春季的象征,在五行学说中,青色是木的一种。

        随着暖流在身体里流淌穿行,王珂感觉到跟青毛尸王对战所受的内伤在缓缓愈合,身体内脏受到了滋补,不会留下暗伤,身体内部获得了一种新的能量,让王珂喜出望外!


  (https://www.xiaoshuo5200.com/xiaoshuo39838826/37355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iaoshuo5200.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iaoshuo52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