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5200笔趣阁 > 八零之炮灰只想搞事业 > 第74章 第74章

第74章 第74章


宋清宁请了两天假,处理完清云年度新品展销大会,回到学校,听说了那天她走后,班里发生的事。

        很是无语。

        她课间去问当天全程跟随去医院的班主任:“欣欣她没事吧?”

        “轻微脑震荡,要住院一段时间。”

        班主任严崇礼愁眉苦脸,校方非常重视这起恶意伤人事件,盯得很紧,搞不好,他也得跟着挨削。

        面前这女孩正是事情诱因,正端坐在他办公桌前,也一副等个说法的样子。

        严崇礼暗叹,这批学生,可真不好带。

        远远不如乡镇考来的孩子们省心,只不过,也还是有惊喜的,比如面前这位……两天前,主动找上学校,签了捐赠协议,以个人名义,设置了清云奖学金、助学金,资助成绩优异学子。

        严崇礼刚因此被校领导表演,送走了捐赠人,就听说班里打起来了。

        打架原因,他心中有数。

        早有学生告状,说他班上宋清宁生活不检点,败坏校风,每天下午早早溜走,就是去歌舞厅这类风月场合卖身赚钱。

        严崇礼最初听到这种流言,只觉得很荒唐。人是胡老校长推荐来的,成绩优异,没意外的话,明年准能考上大学,为学校贡献个升学名额。

        而且,他多少也听老校长说过,这位同学要早走赚学费。

        出于对老校长的新任,严崇礼初听流言,完全没当回事。只不过,恰因无人阻拦,流言越演越烈。

        这位宋同学的履历被扒出,从她出生地点、家庭,上的小学、初中,以及读了大半的高中,具体年月都没暴于日光之下。

        信息来源于同是宋家村的人,可信度很高,直接戳破了她是某位富豪千金的传说。

        严崇礼当时听了,也觉得没什么,或许正是因她出身不佳,这才需要每晚早走,去打工赚取学费。

        很快,又有人扒出宋同学穿的、用的东西价格。

        比如,她的手表大几千块,她的鞋子每双上百,还经常换,她穿得衣服套裙都是百货大楼、连锁店高级货……有好事人统计了她一周用度开销,单看换过的衣服鞋子,就上千元。

        班上另一位接近这种消费水平的,是任欣欣,不过小公主的家世人尽皆知,换成村里来的这位宋同学,如此打扮,便很多人觉得不合理,纳闷:她的钱是哪里来的呢?

        特别是,这位女同学还长得特漂亮。

        每天下午走得又早,晚上不知去干什么……

        风言风语就这么传起来时,严崇礼也有同样疑问:她哪里来的钱?

        他正要开场班会,肃清纪律,让大伙心思回到学习上,不要传这些有的没的……正主就主动带上请假条,找上门。

        不止解答了严老师心中疑虑,还给他看了自家公司每月纳税额,以及主动提出:设立奖学金、助学金,为寒门学子做点贡献。

        严崇礼很是汗颜。

        为他也曾有几分揣测,却不料自己班级学生中,有这种能人,还有捐助的热心。

        严老师作为这批奖学金的牵线人,被校领导可劲表扬了一顿,还没高兴多久,麻烦事已上门。

        ……

        宋清宁又请了半天假,去医院探望任欣欣。

        高二学生中,却因她到来又离开,再次掀起一波风浪。

        午饭时刻,食堂中,学生们领走各自带来蒸的干粮,少数关系亲密的,聚成一团,分享着彼此的咸菜。

        食堂可以免费帮学生们蒸干粮,因而,除了少数走读生、教职工会拿粮票去窗口买馒头,大多数住校学生,是自己从家中带干粮。

        蒸锅里白面、玉米面、高粱地瓜面馒头都有。

        食堂还提供菜,荤菜五毛钱一份,通常只有教职工舍得买,学生中偶尔舍得买荤菜的,也只有那批家境好的走读生。

        纯素菜,两毛钱一份,这在学生中比较受欢迎,但大多数学生依然舍不得顿顿买来吃,住校生中家境尚可的孩子们,肯隔两三天买一次,近十顿饭中,仅有一次配菜,这已是学生中,不错的水平。

        除此之外,食堂还卖杂烩菜水。

        顾名思义,即是主要荤菜、素菜被舀走后,剩在盆中的菜根,食堂售卖大婶儿把各盆里剩的菜汤水掺在一处,两分钱一勺。

        其中,还能捞到一些菜叶,运气好时,还能有点鸡蛋、肉沫。

        但是,能不能碰巧赶上买这个,要看运气。

        姜云属于在村中家境尚可,两三天能买一次素菜的类别。

        学校中,还能念到高中的女孩,大多数家境不会太糟糕,不然,早早便让她辍学赚钱去了。也只有村中还算殷实的人家,能在供儿子读书之余,还能供养女儿也读到高中。学生中家境贫寒的男生,那是全年不会出现在食堂卖菜窗口的。

        里面有些人,会从家中带咸萝卜条,或偶尔买点腌制海带丝解馋……更有些人,连这些也没有,只得就着凉水,啃硬窝头。

        即便如此,大部分人还是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姜云每月有五块钱生活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她们正值长身体的年纪,总吃不到菜,会上火烂嘴角、起溃疡。

        生活费有限,办法是无限的。

        食堂中,经常可以看见两三人合伙,搭伴吃饭。每中午轮流买份菜,几人分着吃,第二天再换个人去买菜……如此一来,便能每天都有菜吃。

        姜云、袁倩和胡春梅是个固定搭饭组。

        她们同住一宿舍,有着相似的家境,每月生活费也差不多,搭在一起,三天一轮,每人轮到时就去花两毛钱买份素菜。

        转变在高一下学期,袁倩突然开始买荤菜。

        五毛一份。

        刚开始,姜云觉得沾了便宜,有些不好意思,她和胡春梅也跟着每月买一次荤菜……可架不住,袁倩每次都买。

        生活费不止吃饭,还包括买本买笔,五块钱撑不住这么花。

        姜云不明白,袁倩怎么突然有钱了,虽觉得不好总占便宜,但若说拆伙,她又实在舍不得这口福。

        袁倩看出了姜云的犹豫,主动说,让她别在意,还在她手头紧时,偶尔贴补一二。

        渐渐地,吃人嘴短,姜云成了袁倩的忠实小跟班。

        胡春梅只跟着吃饭,没明确表示立场。

        于是,每当姜云替袁倩出过头,袁倩便私下给她一叠粮票、菜票。

        手头逐渐充裕,姜云也可以时常买得起荤菜了,这组饭搭子开始分化,袁倩、姜云关系越发紧密,胡春梅逐步被排除在外。

        她因不舍得买荤菜,也不肯在关键时刻力挺袁倩,已很久没和这对饭搭子一起了。

        姜云和胡春梅同村,两人小学认识,贸然疏远,还有些惋惜。袁倩却无丝毫不舍,她肯施小恩小惠,成绩好,还是学习委员,愿意围着她转、讨好她的人多了。

        不差胡春梅一个。

        只是,今天中午,许久不同她们一起的胡春梅拿着自己的酱菜瓶子,坐到了她们对面:

        “听说,宋同学回来了。”

        姜云扯起嘴角,嗤笑:“她还好意思回来?”

        嗓门刻意拔高,丝毫没留意到舍友话中下意识用了敬语。

        先前,说起她时,多用“那人、小姐、不检点的……”代替。

        附近桌上,立刻有人反驳:“家人咋就不好意思回来?造谣胡编的红眼病还没走,人有啥不好意思的。”

        袁倩下意识皱眉。

        姜云不知所以,继续大嗓门嚷嚷:“她跟咱们同是庄稼地里出来念书的,不本分珍惜机会,整日就知道打扮的花枝招展,为着谁呢?”

        “先前,你们一个个还说她是什么富家小姐,呵呵,搞笑了吧,袁倩说了,她就是辛北镇宋家村出来的,哪是什么富家,‘小姐’倒是真的……”

        “我可没这么说。”袁倩将餐具同她拉开距离,拒绝当众承认自己说过什么。

        姜云满不在乎,摆手:“这不打紧,关键是,你说的是事实啊!”

        袁倩扫了眼四周,发现同学们不似以前那样附和了。

        甚至,也不再旁听八卦。

        还有些人听到这话题,赶紧离她们远远的。

        袁倩顿时有非常不好的预感。

        有心理暗示在先,她再看周围部分同学的表情,总觉得怪怪的,好像,事情发展和她预期不一致,甚至看胡春梅,也总觉得她好像知道些别的。

        到底,是什么呢?

        还没等她开口问,姜云依然在那滔滔不绝地说,宋清宁有多么不堪,把她私下的猜测,尽数添油加醋,在食堂中,当着大伙的面,公之于众。

        嗓门还特别好,好似她说得大声,话就会变成真的。

        “你别说了!”

        袁倩不耐烦地呵斥,同一时刻,门口处也传来一声:

        “住嘴!”

        任欣欣在她家人搀扶下,走了进来,她头上尚未拆纱布,面色还带着憔悴的苍白,一双眼睛,却是黑的发亮。

        一根手指指向姜云、袁倩的桌位,任欣欣和班主任、校领导说:“我和她打架的原因,就是因为她胡说八道,恶意编排我的朋友,败坏别人名声。”

        “打架我也有错,严老师和我爸妈已经批评过我了,她们胡乱编排同学,恶意歪曲事实,更是有错,请校长、老师严厉处罚!”

        姜云看着进来的一众人,纳闷道:“我说得是事实,有什么错……”

        张校长看向严崇礼,问:“这也是你班上的学生?”

        “是我疏于管教。”严老师垂手检讨,转头对着姜云训斥:“真是不知悔改!”

        姜云呆呆地说:“她家是宋家村的,祖祖辈辈都在村里种地,压根不是什么富家千金,袁倩的朋友亲眼所见,还能有假?”

        严崇礼皱眉,严肃地说:“宋同学虽出身贫寒,却懂得靠自身拼搏,创业致富,不止解决了上百个就业岗位,还是西郊纳税大户,这种品学兼优的人,怎么能容你胡乱编排诟病!”

        姜云愣住。

        严老师继续说:“宋同学不止努力奋斗,改善自家条件,还心怀仁善,关怀同样出身寒门却立志读书改变命运的学生们,她一次性捐助两万块,设立奖助学金,资助同样品学兼优的学生们……”

        “这种大义行为,谁再胡说八道,当众检讨!造谣生事、明知故犯两次以上的,退学处理!”

        这下不止姜云,连袁倩也怔住了,她眼角余光留意着胡春梅和周边几位同学的神情,发现有人惊讶,也有人欢欣,但还有几位似乎已提前知道……

        她的直觉,果然还是应验了。

        袁倩极力想和这次事件撇清关系,姜云倒是肯将义气,被老师叫去谈话了几次,也没将她招供而出。

        无奈,最初她们过于招摇,亲耳听过的学生不在少数,肯出来作证的也不少。

        学校经过几天调查,公布处置结果。

        参与打架的两名女生分别停学一月,回家思过,写检讨书,一月后如能认识到自己错误,方可回来上学。

        念及其中任欣欣同学虽莽撞,却无恶意动机,检讨书只交给班主任即可。

        而对于造谣生事,还在打架后不知悔改,继续故意摸黑同学的姜云,校方责令,当众念检讨书,在全校师生面前检讨。

        其他参与造谣生事的同学,一并检讨。


  (https://www.xiaoshuo5200.com/xiaoshuo76551570/39805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iaoshuo5200.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iaoshuo52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