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5200笔趣阁 >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 > 第158章 贪/欲

第158章 贪/欲


矮杆水稻如今已经育种试种成功,  那么自然也就该如之前的小麦一般,选去一部分的地区将其推广下去。

        林立文将首批推广试种的地点选出来后,再做好文书,  上报给了永兴帝。

        永兴帝看过文书后,很快便如之前一般召集了司稼寺与屯田司过来商议。然后待到他们商定完,  各地区水稻新良种推广一事便算是定下来了。

        于是也正如百姓们所设想的那般,  没等多久,京中一些地方的县衙便派出了小吏们下到各村去寻了当地的里正。

        待到他们在屋子里商谈一番后,  里正随即便喜气洋洋的从屋中跑了出来,言道朝廷有消息下达,各家百姓需得派遣一人去到他那院中。

        村民们瞧着里正脸上的神色,  便忍不住问道“可是有好事?”

        里正正在为刚刚得知的消息而欢喜呢,此时也正是诉说欲最强的时候,  于是便见他一脸高兴的说道“可不就是好事要来了么!早先林大郎不是带着他那些个农学班的学子们搞新良种试种么?如今育种试种成功了,  官府要来咱们村里推广这些新良种了!”

        “哎呦,  这可真是个天大的好事!”村民们一听,一个个的也都欢喜了起来。

        林大郎的名号一打出来,然后剩下的事情,压根就用不着里正了。

        “阿爹,大郎要给我们发良种了!”

        “阿娘,快去里正家,  大郎来给我们发良种了!”

        “大兄,大郎要在里正家里给我们发良种了!”

        “阿爷,  大郎……”

        在村民们一个接着一个的快速奔走传告之下,  很快整个村子里的人都知晓了这一好消息。

        大家欢喜异常,  也更为的惊讶“什么?大郎来咱们村了?”

        “大郎在哪?里正家里么?”

        “我听着也似正在里正家中……”

        “哎呦,  那可得赶紧过去!”

        “走走走,  快点去里正家里,大郎来给咱们送良种了!”

        “等等我,我也要去……”

        大家欢喜能得到新良种,但也同样欢喜能见到林大郎。于是原本按照里正的要求,是每户派出一个人做代表便可以了,但是到最后,上到耄耋老者,下到尚需妇人抱着的小儿们……凡是还能动得起来的,大家全都跑了过来。

        留在里正家中的小吏们瞧见这么大一批村民们跑来,很是吓了一大跳。

        待到从这片乱糟糟的声音里,将事情缘由听闻了个大概后,小吏们不得不扯着个大嗓门喊道“林大人公务繁忙,此次未能过来……”

        林立文毕竟不似过去那般只负责一个府州的试种推广等事,如今这一批新良种育种试种成功后,皇朝好些个府州都有收到朝廷下发的新良种。

        在这种情况下,林立文即便是想亲自下到各村去,他也分身乏术。

        然后村民们听闻他们想见的林大郎未能到来,大家面上便难免有些许的失望浮现。但很快,随着小吏们讲述新良种的抗倒伏等优势后,欢喜的神色便再度浮现在大家的脸上……

        其实整个皇朝适宜推广新良种之地甚多,所以当初林立文所选育种试种的官田数目也众多。只是时下交通不便的问题,距离京城较近一些的地方得以先一步领到了新良种。

        至于别的府州所需推广的新良种,现在正还处于由屯田司负责,分别发往各地的运输路途中。

        时下就是这么个交通,急也是急不来的。

        好在的是,朝廷也知晓这一点,所以小麦新良种之前便已经发放下去了。如今这水稻新良种虽还在路上,但距离明年春耕好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只要路途不出什么大的意外,便是远如西州,柱州等地也是能在年前便可送达的。

        而且对于这一次给各府州运输良种一事,朝廷也是尤为的重视。

        不过这些事情都非只负责种地,以培育新良种为主要职责的林立文负责的,因此他也只知晓了个大概。

        但对于运输如此不便这事,林立文还是忍不住叹气。

        对他来说眼下并不是没有更好的新粮种培育方法,可首要考虑的一点便是,粮种的运输成本。

        比如杂交技术,它的优点便是能将不同个体上的优点集中到一个个体上,从而达到培育者想要达到的目的。

        比如高产,比如增强抗病害等等……

        但用这种技术所培育出来的粮种,却也面临着一个问题,那便是老百姓不能留种。

        待到第二年进行种植时,就需得朝廷这边能重新培育出新的粮种,并且赶走当年的耕种之前及时的运输到各地方去。

        这个问题,对于交通便利的现代来讲,并不算什么问题了。但对时下这种交通极为不便利的交通状况来讲,却是个大问题。

        而且朝廷下发的粮种,并不可能直接就发放到每一个百姓手中的。都是千里迢迢的运输过去后先到达的府州,由府州再逐一发放其下辖县城后,县令再派遣官吏下到各村庄……

        整个全皇朝这般的运输算下来,里边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等真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所以一次两次的推广,朝廷或许承担得起这里边的耗费。可若是每年都需要这般给百姓们发放新的粮种的话,即便朝廷能解决培育和长途运输上的问题,但这里边所造成的耗费也势必不可能一直由朝廷帮老百姓去负责的。

        那么最后便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继续由朝廷培育新良种与解决运输上的问题,然后朝廷再把这些耗费算到新良种上去,由百姓找当地官府购买时均摊承受。

        而第二种,便是朝廷在府州地区设立培育新粮种的机构点,由当地负责培育一事,然后百姓们再花钱找当地官府购买。

        但不管朝廷最终选择的是哪一种方法,就都还需要考虑的一点便是各府州,乃至各县城的吏治问题。

        因为官府与百姓一旦牵扯到金钱上的交易,是很容易滋长一部分人的贪欲。

        尤其是在时下这般交通不便,讯息传达还尤为不及时且百姓又处于弱势群体的情况下,一个本该是利国利民的好政令,最后很可能会因为一些人的贪欲,反而成为剥削百姓的恶政。

        朝廷一直严格禁止为官者行商贾之事,为的也是防止官服在身的权力者,为满足自身私欲而滥用职权。

        虽说在这般禁止的情况下,历朝历代官商勾结一事也不少。但有这明文律令在,对官者总能起到一些约束和警戒的。

        这就好比之前的郡公李家。

        李茂最终会被褫夺官职,朝廷永不录用,以及其父李琛,其祖父李尤也因受其牵连被罚俸一事,除了杨姓商者借李茂之势,拉拢不成后还公然恐吓朝臣林立文一事的原因外,还有一点便是李茂牵扯到了官商勾结的事上。

        有些事情没被闹出来之前,大家知晓归知晓,一般不会轻易动手。可一旦被闹出来,除非上位者昏庸无能,那是一定会严办的。

        只是李家手段也足够厉害,林立文听闻那杨姓商者被审讯时,将所有的罪责都揽到了自身上。只言道是他脑子一时糊涂,想着送一美人给林立文好打好关系。万没想到会被林立文误解了他的意思,最后他自是也没想到,会给林立文带来了这般的惊吓。

        至于郡公府,对于这等事情他们更是完全不知情。

        其实真正的事实如何,明眼人皆心知肚明。但奈何杨姓商者一口咬死是他个人的讨好行为,证据查到这里更是再无进展了……

        林立文其实一直都很清楚,他所会的一些技艺若是独家去做的话,所带来的利益究竟有多庞大。

        但林立文也更清楚,他若是真将这些技艺搞成了独家的话,背地里许多如李家这般的人立刻就会跟恶狼一般的扑上来,用尽各种手段将他连皮带骨血到一点渣滓都不剩的全吞进腹中。

        反倒是林立文这些年来,瞧着是在不停的薅京中这些贵人们的羊毛。但也紧跟着他就将手中的技艺一个接一个的随意给出去后,于是盯着林立文的人越多,那些人反而越发的不敢对他动手了。

        因为谁都有得利。

        至于李家这次的行为,在很多人看来也不过是一种试探。反倒是林立文的反应,不仅在李家人的预料之外,也在所有人的预料之外。

        那也是他们不清楚,林立文有多不喜欢这种环境。于是林立文在水稻新良种推广的事情初步忙完后,便去求见了永兴帝……


  (https://www.xiaoshuo5200.com/xiaoshuo94930386/41674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iaoshuo5200.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iaoshuo52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