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5200笔趣阁 >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 > 第151章 没倒!

第151章 没倒!


北地是今年才开始大面积种植甘蔗的。

        虽说蔗糖产量是比之过去多了不少,  但时日终究太短,糖在时下便依旧还属于奢侈品。宫中规矩还甚多,所以即便是宫中的嫔妃与公主们,  那也不是能随意食用的。

        不过这事放在林家,却不一样了。

        林立文庄子上种植了不少甘蔗,  得的蔗糖数量也不少。而且他虽想薅贵人们的羊毛,  可却也从未短缺过自家人的食用。

        五公主降嫁给林立泽后,  这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  林立文便送了好些吃食过来。如各种冰糖葫芦,那是既好吃又开胃。

        因着最近家中小儿们也多,  便还有各种果糖和奶糖等等……还有前些日子售价昂贵的米花糖,几乎也是可着他们食用的。

        糖这种东西食用得多了,本就易长胖。而五公主嫁人后,  因着时下讲究君臣尊卑之分,  所以普通人家的婆媳关系在她这里根本不存在。

        于是日子比之在宫中时更为顺心,  冬日里天还寒冷,  婚后的五公主便每日在家中不停的吃喝,  鲜少动弹。

        如此这般,五公主不长胖才奇怪了。

        而淑妃在听完五公主的婚后日子后,  便沉默了。

        待到年一过完,  日子便过得飞快。

        很快京中的雪便停了,  而此时,  林家三个姑还有钱家人便要准备收拾东西返程回老家衡县了。

        而在临行前,  对于老家田地上的事情大家又坐在了一起商量。

        那时候朝廷新政令也已经下达,  林家两房因此分了家,  刘家那边三兄弟自也分了家。所以当初林家因为全家都要搬到京城来,  老家的那些田地便都交给了林大姑与刘保田帮忙照看。

        至于账目这一块的事情,  因着林立文别的事情较为忙碌,这几年一直都是林老大与老家那边在对接的。因此田地上的事情,照旧还是林老大去与林大姑他们商议。

        林立文只在他们商议完了后,与林大姑与林小姑她们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林立文笑着说道“去年我用沙埋的方式保存了好些葡萄藤枝……大姑与小姑若是需要的话,可以拿些回去。”

        “让我们种葡萄?”林大姑与林小姑全都一脸的惊讶。

        她们去年来的时候,正好是葡萄成熟的季节。虽那时候因为林立文因为事务繁忙,鲜少在庄子上,便使得她们基本上住在京中宅子里。

        但即便如此,葡萄的昂贵她们还是知晓的。

        当时大家都为此咋舌了好一番,但却从未动过心思也想来种植葡萄。毕竟这般昂贵的果木,便是至亲的她们也不好意思开口索要的。

        可没想到的是,此时林立文却主动说要赠她们葡萄藤枝。

        “这如何使得。”林大姑确实很心动,但头却不停的摇了起来。

        林小姑也道“这是大郎你的本事……”

        林立文却表示无妨,毕竟即便没有林家人,他也知晓如今京中也有一部分贵人派遣人去北地寻了葡萄藤枝回来了。

        相信要不了多久,京城这一片的葡萄便会逐渐多了起来。

        再者,林立文还巴不得皇朝遍地都能种植出葡萄来呢!因为只有这样,葡萄的身价才会下滑,普通的百姓才能食用得起。

        对此林立文便也说了,要不了几年后,葡萄价格将会大幅度下滑的事。但在这之前,葡萄还是能有一段时间的好身价的。

        所以林大姑与林小姑千里迢迢的捎带些葡萄藤枝回去种植这事,在林立文看来还是十分可行的。

        老家衡县的气候比之京中还要炎热许多,雨水量也较大些。因此葡萄在南地种植技术这一块,林立文也给他们准备好了。

        而除了赠予林大姑与林小姑葡萄藤枝外,林立文还给她们准备了寒瓜和蜜瓜的种子。

        寒瓜和蜜瓜在推广这事上,比葡萄容易许多。但对于跟京城相隔一两千公里外的牧州衡县来说,这两样还属于较为稀罕的水果。更别说,林立文这里给的还是他精心种植选种了好几年的种子。

        而对于林二姑在县城开商铺做生意这一块,林立文便将米粉还有糖的几种制作方子都给了她。

        方子并不难,而且这两年北地的甘蔗大面积种植起来后,对整个皇朝的甘蔗市场都会有不小的冲击。

        如此一来,糖价下滑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下,糖的受众人群也会跟米粉一样,从过去只有贵人们食用得起,逐渐变成平民也可以随意享受了。

        这么一来,这几种生意便是林二姑在县城里也是能做的了。

        然后也因着林立文的这一番操作,原本近日因为即将分离而升起的几分离愁终于消散了好些。

        林家三个姑都欢喜了起来,林老头与林老太瞧着她们脸上的欢喜,心情自也跟着好了起来。

        虽说依旧还是要分离,可对于做父母的来讲,知晓她们在别处能过得很好的话,心里便总是能宽慰几分的。

        只是这般的宽慰也只持续了短短时日,因为一眨眼的时间,便到了林家三个姑要返程回老家的日子了。

        林老头与林老太自是舍不得林家三个姑的,只是她们终究已经嫁人生子,所以便是他们在如何不舍的,也断没有长留她们在京的道理。

        钱秀秀这边也是舍不得钱家人。

        之前未见面时还好,虽然思念父母兄长,可到底这么多年下来,钱秀秀也习惯了。只这一次的相聚后马上又要面临分离时,便如林立文当初将林小姑找回来那般了。

        唯一能稍作安慰的便是,因为钱秀秀这一胎即将面临生产,使得钱家人决定在京中多留些许日子。

        于是林家与钱家回去时分成了两批,林家三个姑便在林立文的安排下,先一步坐上了返程回老家衡县的马车。

        分别时,林家三个姑哭得跟什么似的,林老头与林老太也红肿了眼睛。

        “爹,娘!”林大姑坐在马车上了后,忍不住又从车窗处探出大半边的身子,冲着后面的林老头与林老太大喊道。

        她这一喊,林二姑与林三姑也受不住了,纷纷这般喊了起来。

        然后林老太刚止住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林老头虽没有如林老太这般泪流满面的,但送别完林家三个姑后,情绪便明显变得十分的低落了。

        这一日的午饭与餔食,两个老人也是浅浅的吃了两口,便言道吃不下去了。

        而别看林家两个老人如今已经快七十了,放在时下绝对算得上高龄长寿的那一拨人群。但他们除了牙有点不大行了外,身体却一直都很是不错的。

        如这般的没胃口,也还是头一遭。

        看得林立文便忍不住叹气,说到底还是舍不得林大姑他们啊!

        尤其是时下这交通,京城与牧州两地相隔这么远。这一来一回,光是在路上的时间就至少得要两三个月。所以林大姑他们这一走,真就不知道得多久才能见面了。

        在送走林大姑他们离去后,没等几天,林立文便也进入了繁忙期。甚至算起来的话,今年的林立文比之去年只怕来得更为忙碌。

        因为去年的忙主要是小麦新品种的育种试种,而今年的忙,前期既有小麦新品种的试种,又有水稻新品种的育种试种。

        按照水稻新品种的特性,所以育种试种的水田,依旧是京城辖下屯田司所负责的各官田里。

        于是一开春,新的稻种便由屯田司负责,将其送往了林立文所挑选的各官田处。负责育种试种的技术指导人员,则依旧是农事班的那些学子们。

        这些农事班的学子们同样也参与了水稻新良种的前期的培育种植,因此在种植技术这一块,大家都是没问题的。

        而林立文这段时间则是需要去到各官田处,查验冬小麦的长势,以及水稻新良种的育种情况。

        对于新良种上的事情,各地的屯田司也是格外的重视。

        而去年便开始育种试种的两个新品种的小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便是麦秆比之他们过去以往种植的小麦会矮上一截。

        一开始,他们其实不大懂新良种的这项优势在哪里。可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麦地里的变化越来越明显了后,大家很快便发觉出了不同。

        这里便得说一下,京城这地方的气候了。

        处于北地的京城地势上是较为平坦的,因此每年的春季尤为多风沙。偏春季这个季节,正是冬小麦开始逐步走向成熟收割的时候。

        大家都知晓的,麦子在趋向于成熟时,前端的麦穗便会变重。此时风沙再猛地一吹,势必便会出现倒伏等现象。

        这样一来,原本瞧着饱满的麦穗非但最终没办法实现高产,甚至产量还会因此减少许多。

        而老百姓一直喊着种地是在靠天吃饭,便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在。毕竟影响小麦高产的几个条件里,抗倒伏也是尤为重要的。

        可这两个新品种的小麦,茎秆粗壮,且比之过往的麦子茎秆更矮上了些许。于是在每年必不缺席的春季风沙到来好几波后,却依旧坚挺的扎根在麦地里。

        “没倒,没倒!”一官田里的田丁一大早便跑来了麦地里瞧情况了。

        虽说新良种在开春后已经经过几波风沙了,并未出现往年那般的倒伏情况。但昨晚上的风沙刮得比今年的前几次都要大许多。一晚上外面都是哗啦哗啦的直作响,扰得好些人都没能睡好觉。

        除了风沙吹得声音大吵得人没法安睡外,大家其实更多的还是担忧麦地里的情况。

        在眼见着这两个新品种的小麦又扛过一次春季的大风沙后,各地官田里的人都为此为之高兴了起来。

        因为谁都知晓,能抗得过北地京城春季风沙的这两个小麦新品种,今年必然是能带来高产的。


  (https://www.xiaoshuo5200.com/xiaoshuo94930386/420488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iaoshuo5200.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iaoshuo52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