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5200笔趣阁 > 天龙八部之复嫣 > 第11章 第11章

第11章 第11章


“读书做官,或许是好的,或许能为许多人谋福利。想想那位姓王的相公,仁宗、英宗两朝都在蛰伏,后来作为江宁知府,被天子召入汴梁,果然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说,眼带忧虑,手背在身后。

        “不过我觉得,你喜欢拥有驳杂的知识,而不是苦读《论语》《春秋》,或者武功书籍。”表妹说,摸摸他的衣袖。

        “各地官府从来只用朝廷编的历法。让研究禁学的人去做官,总是不太妥当。”他说,声音带着一丝揶揄,思绪有些纷乱,“然而还是受人掣肘。”

        “唉唉,你说话总这样拐弯抹角的,难道你想……”表妹说,眉毛往上扬了扬。

        他突然意识到,她冰雪聪明,知道的事情定比自己想的要多,但这未必是好事。于是他一把拉住她的手,运劲快走了一段路,离人群越来越远,然后停下来。此地地势更高,且有一丝丝冷风从耳畔穿过。王语嫣觉得自己足下生风,所经之处尘埃不起,看来是不错的轻功。他抬头面向北方,拿出自己身边那支判官笔,它闪着寒冷的金属光泽,似乎染了一层薄薄的青霜。他指着天空中一个既不高也不低的位置,那里有一颗既不亮也不暗的星星。他正色道:“看见那颗星了吗?时令更迭,春秋代序,群星方位常常变化,它却永远在那里,可以说群星都绕着它旋转。”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北极星是天空的主宰。嗯嗯,嗯嗯,果不其然!果不其然!”她说着,干咳了几声,声音又提高了,“我看到北极星,只想到辨别方向,如果是你,那就完全不同了!我小时候,听过你母亲对你说的那些话,想不到你一直记着!”

        王语嫣的声音本来就高,现在又尖又响,远远高过平常女声,风声裹挟着话音,向平地奔去,把它传得很远。

        “我的确记着。”慕容复说道,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放下手中的短剑,略带苍白的脸孔放射出锐利的目光,转头看着表妹,“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上和地下本就是一个世界。”

        “表哥,你是不是又在想你们慕容家的事啦?不是灭国几百年了吗?”表妹说。她对这些事情虽有了解,但并不愿过多关注。

        “我以前也想,祖宗遗训是否可违。”他说,语调平静而缓慢,不带一丝感情和温度,又望了一眼天空,“我从小到大,对家人之外的所有人都说,自己是汉人,大宋的忠义之民,自己的志向是保家卫国。然而它的法律法规,很难让我完全认同;至于它的君主,我认同得更少。有时我想到祖先,想到他们被宋□□的军队驱逐,离开北方故乡,一路南下,受到种种折辱,这事情离现在并不很远。”

        “五代十国时,我的先祖以武林第一高手的身份崛起,在青州起事自号\''燕王\'',后败于□□皇帝,几近灭门,最终寄迹太湖,郁郁而终。后人愤而联络外邦,想以外邦兵力,再夺江山。这事往大了说,慕容家和赵家就是血海深仇。”他低头道,似乎回忆的不是久远的年代,而是昨天。他望向前方,不停用手指擦拭着判官笔。

        “都一百多年了,这种仇不报也无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表妹道,“你现在就是大宋子民,应该当大宋的英雄豪杰。”

        “当然无所谓。”他说,声音如铜铁一般,清亮中带寒冷,“在大宋的边疆,固然有不少英雄豪杰,但如果帝王要他死,要夺他的权力,他也只能听命。读书人或许好一些,但不会好太多。帝王的威严,任何人无论如何都违抗不了。至于王先生,只能说当今圣上年轻气盛,渴求功业,他才能被擢拔。”

        “如果国君是另一副脸孔,王先生就不知在哪里终老了,可能就是太湖边。”表妹说着,转头看着自己的兄长,只见他一副思忖过度的样子。他的性格并不阳光,但也少有这样严肃的时候。

        黑夜不断流逝,一切都静下来,风停了,丐帮醉汉的歌声也停了,只剩均匀的呼吸声。土坡的背阴处有一片积雪,长期不化,现在却反射出白光森森。

        他们拉住对方的双手,相顾无言,就这样过了许久。然后他压低了声音,靠近表妹说:“我说我羡慕大理段公子,你一定不会相信。”

        “我看他羡慕你还来不及。”她想到段誉那痴迷的样子,总觉得有点好笑,于是也轻笑了一下。

        “你果然是不信。”他说着,声音却异常柔和,不像在教训妹妹,“但我要说,他有一个真正国家的真正继承权,他的父亲伯父从小爱护他,甚至是过于爱护,他可以没有阻碍而继位。也许他不在乎,但是我在乎。我只能做梦,想像自己有一个国家。它不需要很大,可能和大理一样,小一点也没关系;它不需要万国来朝,但愿意庇护天下流亡的人,让他们归附,就好像我的家族庇护太湖边的村民一般。”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似乎带着气声,手握得越来越紧,脸靠得越来越近:“这似乎很难,我的祖先没有做到,他们的国家国祚不长,总是毁于战争。大理国偏安西南,和平了一百年,然而段氏必然防备国内高氏一族——我不敢说他们没有图谋。”

        “其实是你要图谋,对吧?然后以己度人。”

        “我倒是真想,不过还是尽力而为。”

        她看着表哥,脸上平静,心底却异常高兴,并不是因为听到情话,而是因为听到另一个人的心声。其实她并不关心国家大事,毕竟大部分事情都与己无关。

        “我这样说话,你不会怪我吧?”他轻声说道,想到有关大理段氏的事情,心中总有点愧疚。

        “不会的。”她没多说什么,只是拉着他的手臂往回走,脚步缓慢,静默无言,最终回到住处休息。她望着窗口,仍然沉浸在喜悦中,只觉得满天星斗,光彩照人,虽然最灿烂的星空,总出现在最寒冷的季节。她回想他的脸,只觉得什么家国春秋都是无足轻重,都不如爱人呼出的气息,化作细细的白烟,那一瞬间的永恒。她又想,如果有朝一日,战场的杀戮,城池的沦陷,能够成全她,让她拥有爱人,她会无比盼望战争。对她而言,任何事只要不是发生在眼前,就相当于不存在。战争只是边疆上传来的新闻。

        想着想着,她突然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心中骂道:“你这个姑娘,只讲远近亲疏,不讲是非对错,你已不是小孩,也不是星宿派弟子。”表哥以前说她是个小姑娘,对他只有孩子气的迷恋,可能就是如此。她想,表哥的是非观念向来很强,总是以武林正道自居,然而世上的事情总是知易行难,谁能保证自己永远正义?这些事情想想就让人头痛,她感到困倦,很快就睡着了。

        之后的行程很平静,他们很快来到了汴梁城。大宋的都城是天下第一形胜繁华之地,即使是富庶的南国,也不能与之相比。在京城抬眼望去,只见雕梁画栋,绣户朱门,香车竞驻,骏马争驰。真是花光满路,萧鼓喧空;金翠耀日,罗绮飘香。在这里,一个人能购买到一切货物,享受到一切乐趣,即使只是站在大街上,也像站在宇宙中心。

        此时正是新年,按民间传言,一年之内,除旧布新,国法必变,但究竟如何变更,谁也不能确定,只说丞相要干一番大事,胜过已故的范文正公。因此相比往年,人们又多了几分期待。各家各户的门口都贴着新的对联和桃符,爆竹声此起彼伏,在崭新的太阳之下,人们身着新衣,走街串巷,互相拜年。

        他们一行人兴致很高,只感到眼花缭乱,好像从未见过世面,见到的事物,很多都不知是什么,便只是街上闲逛,也不知道往哪边走,最后来到了一家茶坊里。那里经过年前的一番打扫,现在窗明几净,人声喧哗,似乎聚集了三教九流的人物。

        坐在他们旁边的茶客,正在用本地口音对另一个人说:“真不巧,你是今天进城的,昨天场面才是盛大空前。我告诉你,昨天晚上皇宫门前,皇上坐金车出游,又是喝酒,又是打了三遍鼓,上万的民众都出来观看,我们这些人只能远远地眺望,也见不到什么。”

        那个人听了,只叹了口气,他开口说话,口音清脆,音调多变,明显是外地人:“我也不过是想凑凑热闹,最好看看稀奇的东西。”

        那本地人答道:“其实这几天,应该各国的使者都会前来朝贺,可能还参加其他活动,你不妨留意一下,看看那些穿着奇装异服的人。”


  (https://www.xiaoshuo5200.com/xiaoshuo95584648/43081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iaoshuo5200.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iaoshuo52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