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5200笔趣阁 > 我全家先后穿越到古代 > 第28章 兴隆

第28章 兴隆


清晨白雾蒙蒙,冬季不下雪,临近大雪节气,早晚寒凉中午热,婆婆柳氏带着三个儿媳仔细整理箱笼,不时叮嘱几句。

        “文晩也要过去么?她年岁尚小——”

        “亲娘,小妹明年十五了,多出去见见世面极好,窝在家里脸颊瘦了,可怜的哦。”

        季二心道:“包子铺正是缺人手之际,怎么能放过小妹,若不是大姐要顾家庭,我都想拉她入伙。”

        好说歹说,终于说动季父季母放文晩去盛港。

        姜棠也赞同带走季文晩。

        有一件事埋藏心里多时,还得从季文晩开始迷恋捣鼓胭脂那日说起。

        季文煜在家带孩子,季时野、季行远从县学下来,会顺路来聊一聊文会上的时艺、八股文,每回季文晩听到季行远在书房,总要去看几眼。

        回来后一脸丧气,哭诉季行远从不跟她说话。

        自从季文晩忙于包包子、织布、做胭脂后,脚不沾地手不停歇,就书房的几步路也没心力再去关注。

        有次姜棠从书房出来,碰到季行远来找季文煜借书,罕见的是,对方竟主动问起了季文晩的行踪。

        姜棠在现代看过那么多电视剧,脑中顿时警铃大作,“这季行远明显是知文晩的心意,不会是故意钓着人家小姑娘吧?或是他很享受小姑娘的爱慕?亦或是个中央空调,谁都去呵护一句?”

        要了大命,一想到小姑娘的心意让人给糟蹋,姜棠便头皮发麻,在她没调查清楚季行远的心思之前,是不敢单独放季文晩待在村子里。

        在她跟季文晩说盛港有几家出名的胭脂水粉铺子,小姑娘一颗心早飞到了盛港,不必人催已整理好自己的衣服箱笼。

        两辆骡车、两辆牛车停在院子前方,左邻右舍出来抬箱笼,问季老爹要去城里住几天。

        “下午就回来啦,孩子在城里顾店面,村里的买卖并不会断,仍由我老伴亲手做包子。”

        邻居乐得跟捡了金子似的,悄悄给柳氏透露:“以后多卖红豆包,那个好吃,面皮有牛乳的香味。”

        姜棠每天都要买一罐牛乳,久了,村民多少能猜出牛乳是原材料之一,只不过他们不愿透露给外村人罢了。

        柳氏很好说话,点头答应。

        牲口上路,姜棠坐在车厢里,往外探头去看,修路的工人挖出了一块浅潭用来搅拌三合土,到腊月底,这路便能通行,明年梅雨季节过后工人会再过来进行多次夯实。

        休整过后的三合土路不仅平稳且堪比石板路耐用,碰到大洪水也浑不怕,缺点就是造价高。

        从大拱桥到盛港的路坑坑洼洼,颠得人像散了架子似的,季文晩嘟嚷问娘亲:“几个村凑一凑,总能修平整些,为何这段路反而最差的呢?”

        “大家都盼着榨糖坊和酿酒坊出大头,自己又不愿花钱,又因这段路本该归镇海楼管辖,榨糖坊和酿酒坊不愿当冤大头,每次提出商讨方案后,总是不了了之。”

        季文晩跟着探出头,抬头去看镇海大楼,轻轻哼了一声,“上面住着太监,才不管本地的死活。”

        视线一转,前方城楼上书“盛港”二字。

        虽是海港却是县城待遇,城墙内官署一应俱全,和溪流县平起平坐,经济压过府城,全城经商,科举风不太浓厚。

        河道纵横,青布衣衫的年轻娘子撑船不是稀奇。码头边上吆喝声不绝,膀大腰圆的妇人混入其中。一列列商铺传来开水煮沸的蒸腾声,掌家娘子忙着清点货物,来不及喝上一口热茶。

        车水马龙,熙熙攘攘,逐渐打破了朱子理学对女性的束缚。

        姜棠不知哪里听过一句话:女性地位越高,经济越向好。

        她嘴角轻轻扬起一小弧度,仍是逃不过季文晩的“火眼金睛”,季文晩脸颊红扑扑,一双眼睛看不够,嚷嚷:“我头一次来盛港,可我喜欢这里的生活起居,晚上能出来逛街么?”

        柳氏迟疑了一会,点头答应。

        “出来得有人陪。”

        “会的,我一个人也不敢走夜路。”季文晩一再保证。

        青街是用大方块青砖铺造而成,整条街最有名的便是“海味大酒楼”,地处南街和县衙后街之间,每条小巷子大多以头个店铺的名字来命名,方便外人寻找。

        姜棠在青街豆腐巷下车,木桌上排着白花花、滑溜溜的四方豆腐,豆香味浓郁,店家赶忙上来询问:“客官,要吃甜豆花不,便宜又大碗。”

        这么多人中,店家唯独问了姜棠,张氏和钱氏忍不住笑了出来,感情是看着小姑娘面皮薄不懂拒绝呢。

        姜棠指了豆腐店隔壁的空院子,笑:“我们是新来住户,店家好呀。”

        “哦哦,竟是新到的店家,敢问贵姓,卖的什么?”豆腐老板娘穿过木桌缝,上前来唠嗑。

        “就卖的包子,大娘昨天问过了。”季二打断了豆腐店的唠嗑,催促柳氏等人进屋歇息。

        他又火急火燎赶着去找木匠和灶头匠。

        豆腐老板娘站在院门口往里望,也不顾自家摊子,一看就是两刻钟。

        “这家人口还挺旺,有十来口吧?”

        “人多有什么用,得罪了邢七,生意很难安稳做下去,你们少和季家走动,省得哪天波及到己身。”

        “去去去,老娘开豆腐店的光景你还在玩泥巴,少来教我生意经,豆腐巷的房子都握在海味大酒楼手中,我们靠酒楼东家吃饭,又不靠邢七,少提那鸟货。”

        自有惧怕老板娘泼辣性子的路人,赶紧转了一个风口,“还是老板娘看得清晰,人家卖包子,你们卖豆腐,两不相干,买了包子还能带走一碗豆花,其乐融融。”

        “滚滚滚,都说我们是靠酒楼吃饭,你们一个两个不懂装懂,包子店卖得好或不好,与我们不相干,少来埋汰我家。”

        老板娘凭一己之力骂跑半街的人,院子里的柳氏听了一耳朵,颇为担心自家儿媳软性子。

        “左邻右舍看着不好相与,我怕张氏让人欺负了去。”

        季老爹背手踱步看四周布局,不以为然,回道:“咱们大女儿性子风火,也不见张氏和她红过脸,你就是瞎担心。”

        骡车牛车卸下箱笼,紧接着去接了客人过来暖房。

        先是季文煜在县学的同窗,再是村里交好的几户人家,族长夫妇也过来贺喜,盛港本地的老林、老金也在。

        热闹过后,宾客散尽,季父季母帮忙打扫客厅,于傍晚跟着族长夫妇的马车回了石泉村。

        翌日。

        豆腐巷迎来晨曦烟火气,头家店铺摆出了黄橙豆腐皮、新嫩豆腐块,店家尚未吆喝,隔壁店面前已摆出了两条长龙,直占了他的门口。

        “真那么好吃么?”店家叫来浑家看铺,自己混进了排队的人群中。

        只见院墙上挑出望子,嫩绿背景色大红流苏,颜色鲜艳惹眼,上书“好吃包子”四个黑色大字,门楣上也同样挂了一个木牌子。

        豆腐店老板暗暗点头:“即便隔了两条街,也能看得清晰。”

        店前摆了一张长案,上叠四个笼屉,刚从锅里出炉,掀开笼盖,白气蒸腾,面粉香气混合奶香味扑鼻而来,引得路人咽了咽口水,目光离不开竹笼里排得齐整的白胖馒头、松软包子。

        桌案边沿挂着一张水牌:馒头一个两文钱,菜包三文钱,肉包五文钱,童叟无欺,恕不议价。

        “新鲜刚出炉的,买到就是赚到,千万不要错过。”季二大声吆喝。

        “店家,来两个馒头,两个肉包,原来你们也卖馒头啊?”

        “我要六个馒头,太香了。”

        “不要抢,每个人都有得买,以后我们会卖到下午申时,喜欢的话,还请多多捧场。”

        豆腐店老板也买上了两个奶香馒头,急急回去和浑家分享,一口下去,热腾腾软绵绵,满嘴生香入口即化,吃完一个意犹未尽,老板娘吃不够催当家的再去多买六个回来。

        待店家又买回两个馒头、两个菜包、两个肉包,空地摆上的两张小木桌已坐满了客人,两个奶香馒头就着一碗滑嫩的甜豆花,一顿早餐吃得有滋有味。

        那没位置可坐的,就匆匆赶回去带了竹筒来装豆花,开始新一天的上工。

        朝食过后,小木桌空了出来,包子铺前还排着长队伍,豆腐店老板娘啧啧称奇,“以前还真没注意,城里闲人这么多。”

        晚上夫妇两人点灯算账,得出了豆花、豆浆比往常翻了一番,全是隔壁包子铺带来的盈利。

        再说包子铺的客厅里,季二领着众人算账,“今日只做了四百个馒头、四百个包子,馒头竟是卖得比包子快,等大哥回来,铺子售量趋于稳定,我打算领着东子、阿泰来做馒头。”

        桌上堆了冒尖的铜钱,梁长东得知一天盈利竟有一贯加一百个大钱,眼睛都要瞪脱窗了,倪阿泰更是干脆说道:“我可挑担子到码头去卖。”

        姜棠下楼来,听了,笑道:“不急,咱们等生意稳定再来想如何拓展。”


  (https://www.xiaoshuo5200.com/xiaoshuo79579077/54086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iaoshuo5200.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iaoshuo52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