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5200笔趣阁 > 我全家先后穿越到古代 > 第1章 穿越了

第1章 穿越了


九月深秋,海滨江城风掀稻浪,农户头戴竹笠,起早摸黑仔细经营家里的几亩水田。

        江城临近海港,暑多寒少,有霜无雪,一年种双季稻,晚稻在处暑插秧十月收割。

        今日霜降,稻田黄橙橙,江城辖区石泉村此时无闲人,姜棠这会儿提着竹篮往稻田给家里人送茶水、柿子。

        霜降有吃柿子的说法,据说吃了冬季嘴唇不容易冻裂。

        她这几天受了风寒,喝了中药渐渐转好,婆婆柳氏听说吃柿子可润肺止咳,多买了几个留给她,出门前她已先吃了一个,皮薄汁多,十分美味,只是脾胃尚虚,不能多吃。

        沿路草木多是绿油油,几株枯萎的草本便引起姜棠的注意,她将竹篮放在一边,弯下腰想扯开根部看清,却是听到身后有说笑声传来。

        姜棠悄悄扯了枯叶塞进竹篮,提了篮子朝来人微笑点头问好。

        村中两个娘子结伴来给田里的家人送茶点,视线对上,二人微微吃惊,有人问:“你家季三郎回来了么?”

        姜棠摇了摇头,只说不知何时到家。

        那二人再无话可问,错身离开,隐约能听到提起了季家的传闻。

        季三郎便是姜棠名义上的夫君。

        她未停留,一面走一面寻思刚刚看到的枯叶植株。

        话说就在五天前,她还是现代大好青年一枚,战战兢兢经营着美食账号,也有四百万粉丝了,家里老爸在服装企业任副总,老妈是中医科护士长,一家三口幸福美满。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觉醒来便得知自己成为了古代石泉村季家的三媳,原身同样叫姜棠。

        古代的姜棠在嫁到季家前,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姜家老家白云村,山多田少,单是修路问题就困住了村子的发展。

        姜家很穷,若是家里人齐心合力赚钱,日子倒也能过下去,可这姜父偏偏好赌又懒惰,姜母织布的钱全用来补他欠下的窟窿,去年姜大郎无钱娶亲,姜父在外人的唆使下,竟把主意打到了季家身上。

        季家三郎季文煜是大周永元五年的案首,拨到县学来就读,于隔年壬寅科试取得了一等好成绩,已经确定要参加癸卯年的乡试。

        为了让季文煜顺利赴省城考试,县太爷、乡绅等都给资助了一笔盘缠,没料到季文煜的风光竟是引来小人的觊觎。

        姜父在赌场被告知季文煜得了富商赠送一箱海外宝物,为了得到宝物,他伙同石泉村的赌徒做了一个局面,将闺女亲手缝制的荷包和一方手帕藏到了季三郎的枕头底下,再将季三郎的丝腰带放在闺女房里。

        有石泉村赌徒作证,季家只能找族长来主持公道,那族长合了季文煜姜棠的八字,竟也就顺势同意了婚事。

        而把女儿嫁到季家目的是为了搬空季文煜的宝箱,哪里料到,宝箱消息是假,姜父只得了二十两的彩礼。

        姜父怀恨在心,同那卖假消息的人打了一顿,之后就消失了。

        不管如何,姜棠便是季家明媒正娶的三儿媳,季母柳氏见小姑娘身子瘦弱且没来月信,就没让两口子圆房,在她看来目前最要紧的是儿子的乡试,生儿育女再急也越不过科举这宗大事。

        况且小姑娘身子骨不好得养结实,于是便安排姜棠跟小女儿季文晩住一屋,闲时就在屋里织布,姜棠手巧四五日能织出一匹棉布,而棉布能换谷子,季母见状,对小姑娘还算不错。

        日子飞快就到了乡试年,久不现身的姜父闹出了大事,这个无赖赌输急了眼,对来要钱的“凶神恶煞”透露季三郎身上有钱,并主动告知了季三郎出发考试的时日和途经的驿站。

        季三郎在前往省城的途中遭了贼寇的暗箭,跟去的青年子弟也受了伤,一行人无缘乡试只能返家养伤。

        季家人查出姜父这个祸源,姜棠在季家的日子变得十分难堪,三年一次的乡试就这么错过,任谁遇到了总会怨恨几句,更何况此次遭罪的还有族里的其他子弟。

        原身自此终日惶恐不安,深怕被季家人迁怒发卖,秋日昼夜温差大,加之思虑过甚便染了风寒,再醒来就变成了现代的姜棠。

        出神之际,一个黑小子牵着水牛路过,姜棠侧身让路,盯着水牛肚子,问放牛娃:“小兄弟,请问是放哪家的牛呢?”

        黑小子嘴角咬着青草,说牛是榨糖作坊养的,作坊养了八只大水牛。

        姜棠谢过小兄弟,寻思哪天去作坊买些水牛奶养养身子。

        再走几步路就出了村口,大路迤逦,于尽头处延伸出两条路,一条通往县城,另一条通往海港,石泉村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凡有经商头脑在,便能借着地势发家致富。

        姜棠自认得了现代老爸的生意经,有些经济头脑,可她缺本金。

        她本是美食博主,厨艺不错,到了古代能想到的便是靠着手艺过生活,而食肆能否长久经营下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石泉村、县城、海港三处都不错,她更喜欢待在石泉村。

        一来季家人多是良善之辈,和这样的人做生意,较能心安,二来也是为了远离姜父这个赌徒,赌徒一旦急了眼,是毫无人性可言的。

        “珍爱生命,远离赌徒。”姜棠默默念道。

        来到季家稻田,就见嫁到隔壁村的大姑子季文晴正跟老爹谈起小弟去省城给宗师请罪一事。

        季文煜本该参加今年八月的乡试,因伤缺席,须得亲自向宗师呈上文书说明理由,否则就有可能被罚罪充吏,以后便不能再考科举了,这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事故,季族长亲自带他走了一趟省城去赔罪,也不知事件进展如何了。

        再说季文晴这人打小下巴圆润,模样好,长辈都说是个有口福之人,年方二八时,来说亲的有七八家,她只挑中了隔壁村的刘屠户。

        季家五个孩子,季文晴身为长女比季文煜大九岁,都说长姐如母,季三郎和小妹季文晩皆是季文晴带大,她亲近家弟家妹便不舍得远嫁,且季家供读书人,日子算一般,五天才能吃上一回肉,嫁屠户也是存了帮衬娘家的心思。

        季文晴性子风火,但心地算不错,今儿见到姜棠来送水,冷着脸问她怎么出来了。

        “这种时候就得在家里避避风头,村里老婆子的闲言碎语够你喝一壶了!”

        姜棠露出包扎的食指,轻声细语道:“大姐勿怪,我见煜哥受伤,心里疼得很,织布也不安心,婆婆见我伤了手指,便吩咐我做些跑腿的活儿。”

        季文晴叹气:“家里怎地,事儿真不少。”

        她一面说一面接过弟媳的竹篮,掀开盖布,见里面多了几根杂草,有些纳闷,还未开口询问,对面的女子先她一步拾起了枯叶。

        姜棠解释道:“我在来的路上见到了这叶子,便记起了它叫‘郁金’,小时药商曾来白云村收购郁金草药,卖价挺高呢。”

        就在刚刚,她见到季文晴便想到对方颇喜欢吃鸡肉,进而联想到曾经做过的一道“南瓜烧鸡”菜谱,佐料就有用到郁金。

        在她拍摄视频期间,老妈路过看了食材,随口来了一句:郁金不错,能治流鼻血,也可治痔疮。

        她因此特意去拍摄了郁金的实景放在视频结尾当做彩蛋,从而对此植株印象深刻。

        而且因老妈的关系,她也会炮制几款中药材。

        她想说服季文晴来炮制郁金,看能否赚得了银子。

        在前几个朝代因水陆交通尚不发达,一两郁金价钱高达一百二十四文,姜棠所处这个朝代大周已开启大航海路线,海港繁荣带动水陆交通,再有朝廷管控,百来种草药的价钱压在了六十三文钱以下。

        即便药材价钱降了,卖草药仍有利可图,况且很多药草同时也是食谱佐料,以后她要是开食肆,是得要和药草打交道,多了解当下行情,总归是没错的。

        姜棠眼巴巴看着大姑子,期望得到她的回应,哪知季文晴关注的重点却是另一方面。

        季文晴震惊于弟媳的记性不要太好了!

        “你小时见过就记住了?有这样的记性没去读书,真是太可惜了。”

        又想着弟媳若是生在富庶人家,岂不是琴棋书画信手拈来?

        姜棠顺势脱口而出:“我曾听煜哥在客厅教瞻哥儿背诵《三字经》,也记住了一些。”

        季文晴呆若木鸡,回过神来,问她记住了哪些。

        姜棠从头念,到“玉不琢不成器”就让后面的人给打断,季父和两个儿子从稻田上岸,又饥又渴,须吃些缓缓力气。

        季文晴急急来到树下,让老爹、兄弟吃了柿子再吃米糕,随后问两个兄弟:“你们小时候念过的书,现在还记着么?”

        那季二郎从小最怕读书写字,以为大姐又要逼他重拾书本,赶紧表衷肠:“咱们家供一个读书人考科举,已经大不容易了,大姐还是少操心旁的事罢。”

        一句话瞬间拉回季文晴的思绪,姐弟三人想起远在外的季文煜,就闷闷不乐。

        季二郎问:“姜氏怎地还没回去,等会儿你要回家和阿娘说话也能捎带茶碗,就无需她来等候了。”

        “你管这些做什么,她伤了手,回去也做不来事,等会儿和我同路不也挺好。”

        听到大姐维护姜氏的话语,令季二郎纳闷不已,就在姜氏来送吃食前,大姐还在跟他们讨论如何去报官,最好能抓了姜父判一个流放三千里的罪罚,怎的一转眼态度就变了呢?

        季文晴也不管兄弟狐疑的眼色,起身来到姜棠身边,继续之前的谈话。


  (https://www.xiaoshuo5200.com/xiaoshuo79579077/58600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iaoshuo5200.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iaoshuo52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