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5200笔趣阁 > 光耀大唐 > 第二十六章 昏倒的老赵

第二十六章 昏倒的老赵


很多事情,想要获得成功,都要给它留个酝酿和发酵的过程。曲辕犁的事情也是一样,在李恪特意留出的两天时间里,各种小道消息交叉传播、相互渗透,最后越传越远、越来越离谱。甚至连隔壁几个县的人都听说了这事,让人嗔目的是那些淳朴的百姓们,连曲辕犁能掘地七尺的消息都敢相信!

        听到下人的汇报,李恪也只能摇头而笑。看来今天还得费点口舌专门解释一下,别人家买回去发现挖不了两米多深,再跑来闹事就不划算了。

        天刚蒙蒙亮,李恪便洗漱完毕,静静坐在院中喝着肉粥。熬得不错,软糯可口香气四溢,心中暗赞一句,想了想决定再消灭两个鸡蛋。毕竟今天要干劳力活,能量不充足可不行。

        “一块儿吃点吧,省的耽误时间,吃完之后直接去城外。今天你们的任务很重,估计来的人不会少,一定得维持好现场秩序、可别闹出什么突发事况来。另外,县衙的捕快你们都安排好了吧?每人带上几个,腾出点王府侍卫来跟着那几个爱凑热闹的老头……”

        “任务倒是都分配下去了,也都按你划的道道给他们讲明白了。具体效果嘛,还得看那些小子的应变能力。”秦勇一屁股坐下,随口说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教,这侍卫头子已经对王爷完全没了敬畏感,让李恪也舒坦了许多。一天到晚被人当神供着,浑身不带劲儿。

        “行吧,咱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该准备的都准备了,李恪便不再多言。

        在两人吃饭的这段时间,整个县城也仿佛慢慢苏醒。炊烟、叫卖、问早、再配着铜子儿碰撞发出的轻盈声,织就了一副鲜活的画面。不过,这个画面相较于往日有点奇特,因为以往的人群都是从城外向内流动,而现在方向却翻了过来。准确的说,是人群汇集的焦点发生了转变,由县城移动到了往外。

        县城外,贴着城墙不远的地方搭起了一个高台。虽然这场试耕本质上只是一场广告,但就算如此,总不能人一来就吆喝着牛耕地去,先讲上几句还是很有必要的。

        天色越来越亮,当半个橘红的日头探出地平线时,高台前的人群已经熙熙攘攘有了几千之众。算算人来的也差不多了,反正工匠们一个月加班加点才造出几千耕犁,有这些人就足以消化了。至于为了后续宣传,反而是这些农民们买回去用出差距更好一些。

        拎着个巨大的铁皮喇叭筒,李恪缓步走上了高台。随手往桌子上一架,清清嗓子开始了发言。

        “乡亲们,早上好!”李恪深鞠一躬,对着脸大的喇叭口喊道。

        “好……蜀王好……”台下响起了参差不齐但还算热烈的回应。

        “感谢各位百忙之中劳心费神、早起来到这!你们能来,就说明愿意相信我,相信我能给你们带来想要的东西。这里我得先说一句,我这新犁真挖不了七尺深,您要是想要挖七尺深的犁,只能请您别处看看。不过,更好用、更省力、更有效的犁,咱还是有的……”李恪扯着嗓子,怕后面的人听不见。

        “这小子就是鬼点子多……”看着他抱着铁皮喇叭吼得开心,李纲忍不住失笑,和身旁几老说道。

        讲话,是一对多的单向交流,和演讲类似,你必须时不时调动现场气氛、不能让人失去听你唠叨的兴致。也不能光顾着调动气氛,把主要表达的内容抛到九霄云外、讲的杂乱无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啥。这是一个技术活,要时刻维持着单向沟通的顺畅性,还得把内容讲的有条理、易理解,直到要传达的信息都到位,才算没有失败。

        明白这一点的李恪,自然不会犯糊涂。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插科打诨、偶尔说几句俏皮话,在阵阵哄笑声中,李恪完成了对曲辕犁的详细讲解、随后的示范规则、购买流程等等,期间还顺便来了几次现场答疑,比如过几日的招工、工钱什么的。得到肯定答复的百姓们,更是热情的一塌糊涂,只等着试耕有用立马掏钱。

        “既然大家都门清了,咱也不废话,马上开始试验!最后重申,跟着本王走、富的得流油!”

        乃奶的,老式扩音器就是费劲,嗓子都吆喝哑了,下台灌了几碗糖水李恪才觉得好受一点。跟颜老几人简单交流几句,便急忙向指定的田亩赶去。心急难耐的百姓们已经都围了过去,晚了怕出点意外。

        耕牛被牵到地头,李恪自己动手套好辔头,整理妥当、长鞭一舞,老牛立马向前走去。怕什么来什么,一没留神,脚下竟踩着根绳子,顿时把李恪带翻在地。

        “哈哈哈……”众人发出善意的哄笑。一个小屁孩,还是个娇生惯养的王爷,耕地出点丑太正常了。趴在地上,羞得涨红了脸的李恪发现众人并没有因此失去对新犁的信心,也顾不得其他,赶紧从地上爬起来。多大点事,整顿一番重新开始。

        义正言辞的拒绝别人代劳的好意,李恪再次舞动牛鞭。这回好了,老牛稳健的向前行去,在它身后的李恪缓缓调节着方向和深度,一垅垅新土很快被翻到了地面。

        先耕出一个边长百米的正方形,让农民们能散开自己看效果,然后再单独耕出一亩地,展现一下最直观的耕地速度和成效。之所以这样决定,就是怕人太多、只耕出一亩的话,恐怕几波人过去就踩得什么都看不出来了。

        老牛缓步前进,四百米的正方形不需要经常掉头,扶犁的李恪也不会有多累。这部分很快随着他重回起点而结束,接下来的一亩地才是有点挑战,频繁的掉头、前进,不仅需要控制着牛的方向,还要把握好犁的配合。好在有前一天的练习,虽然每次转向李恪都手忙脚乱,但总归是安安稳稳的把一亩地拿下了。

        “哦……”工匠们、侍卫们发出胜利的欢呼。打造这东西有一个月了,他们也不知道效果如何,今天李恪特意让他们休沐过来看看。也顺便的捧捧场来。

        “老赵,看的咋样了?买不买?”一老汉凑到愁眉不展蹲在低头的老赵身边,悄悄问道。

        “买啥啊!我还以为多厉害呢,比咱自己的犁强的有限嘛。深一点、快一点,还有甚?用得着白花半贯钱?这可咋整啊,都跟我几个兄弟说的好着呢,谁曾想就这……”

        “啊呸,也就咱俩是邻居,搁别人我才懒得指点!听我说,小王爷多大?别说耕地、他干过活吗?十岁出头没干过活的小王爷,都比咱犁的地好,你想想咱拿着那犁会把活干成啥样?懒得管你这蠢猪,老汉抢犁去了……”

        好像还真是啊!瞅着那小王爷都不是庄稼把式,哪有那么扶犁的、都不敢把辕往下压,赶牛赶得也不对,还有……老赵想着想着总算是慢慢想明白了。

        “老黄……”兴匆匆的起身准备叫自己老邻居,忽然发现身边都没什么人了。咋回事儿?满脑子疑惑的老赵放眼望去,发现高台前莫名其妙排挤了七八个长队。“老汉抢犁去了!”想了半天,终于想起老邻居似乎说过这么句话,脑子不太活泛的老赵立马明白怎么回事了。嗷叨一声,向队伍飞奔过去……

        渭南县乃是上等县,而且远超上等县三千户的标准,达到了六千户之多。然而李恪招的匠人们虽然不少,但生产新犁要用的木匠和铁匠也不过只占两个工种,人数远没有太多。一个多月时间加班加点也才生产出四千多架犁,还真有点不够卖。

        加上接近晌午时,从外县又赶到不少人,眼瞅着耕出来的地,再四处一打听,顿时接着排到了队尾。

        “都别排了,新犁没了。”收钱的负责人接到消息,又收了二十个人的钱,站起身来吆喝道。

        “什么?没了?”老赵头皮充血,顿时发起了炸。眼看再隔一个人就到了自己,眼看就能买到新犁!买到新犁就能抽出时间上工,上工就能一天赚二十文、还省一顿最耗钱的晌饭……算着算着,脑子就生出了满满的羡慕嫉妒恨,看着一个个欢天喜地抬着新犁而去的人影,他觉得那是两贯钱在慢慢走远,眼睛越来越红,最后他竟咯喽一声晕了过去……

        PS:小弟在努力,恳请各位收藏推荐支援!谢了!


  (https://www.xiaoshuo5200.com/xiaoshuo61191/45520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iaoshuo5200.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iaoshuo52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