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5200笔趣阁 > 八零之炮灰只想搞事业 > 第102章 第102章

第102章 第102章


开盘当日,售楼处挤满了抢购人群。

        附近早餐店卖包子的老板李贵差点惊掉了下巴,指着不远处豪华气派的大厅,呆呆道:“怎么这群人买房子比买肉包子还痛快?不合理啊,不合理……”

        李贵媳妇张娥哼气:“嘿!半年前两千五没人要,现在两千八抢破头,还得排号!你说,我那时要是交个定金,这不,一倒手就能赚三万!”

        “咱们卖多少包子,才能赚出这个数啊?!”

        张娥肩头撞了下她男人,努嘴:“要不,你也去排个号,我盘算了咱们这几年赚的钱差不多够买一套,你先买下来,过段时间一倒手,说不定能赚不少!”

        李贵觉得他媳妇说得很有理,挤在人群外一通大厅,这才听说,碧水湾这次开盘仅有三百套,除去三十多套早早交了定金,剩下,仅有一百六十多套房源在售。

        第一天上午,就排了五百多号!

        老李回到包子房叹气:“甭想美事了!现在排到五百多号,大家都等着看房选房呢,我看,就算咱交了钱,现在也够呛能排到咱们……”

        “嗤!”老板娘翻白眼:“就你这出息劲儿!”

        “你不是认得陈经理么,说什么和你姥姥家一个市的那人,上个月他老是来咱们夜摊子上喝酒,你还陪他喝过几回,忘了?”

        李贵一愣:“咋地?”

        “不是!你咋就榆木脑袋,人家可是经理,你快去找找他,说不定就能给你加个号呢!”

        ……

        碧水湾,售楼处大厅。

        陈宇和手下团队早就忙得团团转,不少销售员嗓子都喊哑了,为了维持秩序,他开售当天先给大家拿号,顾客们先跟着导购去看好房子,然后,安排好顺序缴费认购。

        一连持续三天。

        附近合作银行的支行网点特意派出了工作人员上门支持,三天,陈宇的团队创下了九千万的销售奇迹。

        业绩是最好的名片。

        碧水湾真正一炮打响,把陵信地产的声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琼州省没有寒冬,即便是进了腊月,工地上依然忙得热火朝天。

        宋清宁马不停蹄地在前方拿地,她心中明白,企业之所以运转顺畅,离不开后方得力支持。

        她多次感慨,于越实在是个靠谱合伙人。

        尤其是工程赶得紧时,陵信不得不急速扩招,大批新人加入,于越更是几乎睡在各工地中,能跟上她的要求,并且排除万难,协调各方,每回都保质保量按时完工。

        宋清宁在元旦晚会上直言感激工程部的一线工人们,虽然,此刻他们仅有少数代表在场。

        于越难得着装正式,站在人群最外围,朝着灯光下那众星拱月的人,遥遥举杯。

        二人隔着人群对视。

        于越目力极好,即便隔的远,还是能将她每一丝神情变换尽收眼底,他读得懂她的情绪,但他要的,不是她的感激。

        不过,不要紧,他有的是耐心和时间……

        宋清宁再次于晚会上,宣布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1991年,陵信地产的直接盈利额超过15亿。

        这在两年前,老员工们还不敢想象的数额,在如今的陵信人心底,已搅不起什么波浪。毕竟,人人都清楚,他们销售的,仅仅是少数房源:

        有市区非沿海的几个住宅小区,还有两栋写字楼,像名气大的精品小区,不说碧水湾,连海角十号都剩余两百余套。

        还不看正在施工的碧水湾四期、五期工程。

        根据外部知名财经材质评判,截至此刻,陵信地产琼州分部的估值已超三十亿!

        仅一年。

        不说江氏,连林氏家族都要让步。

        宋清宁就在此时宣布了福利内购政策,瞬间将晚会气氛燃爆。

        “……陵信地产依托于大家公共的努力,才有了今日的成就,你们付出了汗水,就应该得到回报!”

        台下,掌声一片,持久不息。

        于越站在后排不显眼的位置,轻轻鼓掌,视线一直没舍得离开灯光下的那人。

        如此闪耀。

        让人觉得,她生来,就该是万众瞩目的。

        ……

        行政部的负责人上前宣读了内购规则。

        从即日起,一个月内,陵信地产职工皆可享受此次内购福利,一线施工人员可享市价五折福利,其他员工则七折。

        陵信地产目前在售的房源皆可挑选,由于碧水湾一期第一批次上市的三百套全部售罄,此次特意从剩余的一千九百余套中,再次拿出三百套,放入福利房源号池。

        只是,一期房源多大户型,考虑到职工需求,宋清宁又从碧水湾三期中,划出三百套小户型,其中,有五十平米的一居室,和七十平米的小两居。

        即便如此,十万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依然是一笔拿不出的巨款,可若是放弃,那则意味着平白舍弃了等额的福利。

        在众人要求下,行政部连同企划部在一片新地盘上,准备盖六栋职工宿舍,不临海,但离市区近,挨着医院、学校……小区按实用性风格规划,以60-90的两居、三居为主,测算部门报上价格后,最终,这批内部住宅被定价为1500元!

        这还没计入福利折扣。

        职工们顿时激动万分,现在海角市这种价格的房子去哪里找?!市区内连二手房单价都超过了两千元,并且,眼见着,1992年,琼州省房价还要继续涨。

        1500元仅是基础价,一线施工人员可以享受750元特惠,其他员工也可以1050元单价购买。

        行政部还将通知发去了陵州市总部,统计总部工作人员的购房意愿,只不过,他们要付9折。

        消息传到陵州市,除了少数高层管理者,多数职工不能理解琼州的房价,毕竟在云东省会房价都没这么高,而陵州市里房子的均价才五百块每平米。

        谁愿意花三倍价格,去买那么远的地方……

        在大部分内地百姓看来,琼州买房子的人八成疯了。

        观火隔岸,身处于琼州的炒房客们,却不这么觉得,大部分觉得,1992年,房价依然要上涨!

        宋清宁再次搬了陵州时候的基金会政策,只做了少许改动。

        这次,她没给大家规定比例,职工们可根据自己情况,自行决定。

        首付达到30即可认购,剩余房款,两年内交齐则不收利息,超出两年,陵信则会将他的房产证抵给银行,由职工自行向银行还贷。

        1991年,建筑行业的高级技工收入能超普通工人四五倍,在陵信的工地上,高级瓦工、水电工等系列蓝领师傅一整年收入均超过一万。

        加之,陵信惯例给足额的年终奖。

        他们选购60平米宿舍楼小两居,首付仅用拿出一万多元,剩余三万多,他们只需努力干活存钱,就可在两年后,顺利拿到房产证。

        前提是,他们不能离职。

        这个福利与规定,无疑在未来几年,为陵信地产保住一大批高质量、稳定的施工队伍,即便是在未来,各房产公司杀红眼,肆意开出高价,恶意挖人,不少公司的建筑工地人员混乱,有的今天来了,明天就走,甚至出现项目经理带着全队人集体跳槽的奇观……

        但,陵信的工程队,一直相当稳定。

        1992年,琼州房市照常一路高歌挺进。

        持续了去年年底的攀升趋势,有过之无不及,有些地方的楼盘一周一个价。

        上周还报价3200元,下周便成了3350元,再过两周,直接跳涨至3500元!在涨价的洪流裹挟下,投机者们开始疯狂抢购。

        房价上涨,带动着地价攀升。

        开发成本提高,进一步拉动房价上涨……这让那些后涌进市场的开发者们苦不堪言。

        宋清宁带着陵信分部来琼州拿下第一块地皮之时,每亩价格七十万,此刻,那片小区附近的地皮已超过两百万。

        已升任企划部经理的徐亮看着新出报价频频咋舌:

        “宋总,还好您年前让我把能拍的地块,全都拍了下来……这才几个月,价格就翻了一倍!”

        碧水湾上万套未售出住宅产权,皆抵押在银行,贷出的资金,已被徐亮拍成了一片片土地。

        目前,陵信拥有各大大小小地块超过二十片,加起来,总面积超过两千亩。

        任工程部的人们连轴转,也赶不上这拿地增长的速度。

        徐亮将琼州几大城市新上地皮汇总材料递上,小心翼翼地问:“宋总,我们还继续拿么?”

        “拿。”

        “我马上去做评估!”

        徐亮立正站好,下意识地,肢体语言带上了退伍前,他面对最高首长时的尊重……跟着宋清宁来了琼州省不到两年,他亲眼看着,这人点石成金,一通神级操作,让他们带来的资产增值了上千倍!

        不到两年!

        过于彪悍的战绩,让宋清宁在一大部分陵信人的眼中,几乎神化。

        从最初基于职业素养的服从,到现在,徐亮几乎不过脑的,下意识就去执行宋清宁的指令。

        宋清宁叫住他,补充:“尽量挑选大块、整块的拿。”

        “好!”

        ……

        进入1992年,陵信地产几乎每月都推出上千套新房源,稳定持续的输出能力,将绝大多数房企比了下去。

        海角市的房产均价,也从两千多一路攀升,到了下半年时,竟然直接翻了倍!

        直接涨到了每平米五千元。

        谁又能想象,在年初人们觉得贵得离谱的东西,大半年过后,竟有人愿意多花一倍抢着购买。

        “疯了,真是疯了……”

        夜晚,李贵坐在烧烤摊前感叹,桌前摆了两瓶啤酒,对面坐着的,正式销售经理陈宇。

        李贵喊他媳妇,叫她再炒两道家常菜端上来。

        陈宇已是熟客,照旧端杯:“来,老哥,碰一个!”

        “兄弟,干了!”

        李贵媳妇做得一手好菜,很快,端上桌:“陈经理,您趁热吃,多吃点,就跟到了自己家一个样,千万别客气!”

        “是啊,当初要不是你劝我们买,我们说啥也不会买上两套房子!不到一年,白赚了三十万!”

        李贵笑得合不拢嘴,举杯仰头一口闷:“兄弟,话不多说了,都在酒里,我干了!”

        去年12月份。

        李贵找上陈宇,拎着一袋子老家特产,想要加塞买碧水湾一期。

        然而,当时开盘的都已经卖完,陈宇也没法给他变出一套,看着这个憨实的老乡,陈宇就问了句:

        “老哥,肯不肯信我?”

        李贵当然说,信。

        陈宇当即让他不要等第二期,赶紧买海角十号。

        买完十号,预算尚有富余,在陈宇的推荐下,他又买了套海城印象的一居室。这小区同是陵信地产所开发,只是规模较小,不临海,且里面多是小户型。

        价格也要比豪华海景小区低不少。

        印象海城去年李贵购入时,单价两千出头,五十平米的一居室,总共花了十多万,李贵两口子目前就住那里,他们听说,最近,小区的二手房价格突破了四千块!

        这不是白白赚了十几万么!

        李贵又给陈宇满上酒,脸上堆满笑容:“兄弟,你说,如果我们再买一套楼,选啥小区?”

        陈宇:“再买?”

        李贵嘿嘿笑道:“是啊,现在不是流行炒房子么,我们卖包子、做烤串,不如这个赚钱!”

        “呵,想买啥样的?”

        “大一些的。”

        陈宇这下真惊讶了。

        此时,海角市区内的新楼盘已很少有单价低于五千的,大户型,那就要总价五十万以上,老李两口子有几个钱,他能没数?

        陈宇咽下啤酒,直接问:“你们还有钱?”

        李贵摇头:“没了,我们两口子85年就来琼州卖包子,那时候这里还没划为省……这些年来,也就攒了三十来万,买了两套,都花进去了。”

        陈宇未必真信他两口子没钱,但直接拿五十万出来,那也是不可能,据他估计,两人手中,顶多还有个七八万……

        “没钱你拿啥买?”

        李贵嘿嘿憨笑:“我婆娘说,现在流行那什么……抵押贷款,我把两套房子给银行,就能低出五十万,再买新的。”

        “那你拿什么还贷款?”

        李贵摇头,他还没想好。

        陈宇冷笑,他们陵信地产每个月交给银行利息就有上千万,那是建立在他们每月都有几亿利润进账。

        但老李家若去银行贷五十万,每个月利息就有两千块,再加上本金,他们包子铺、烧烤摊的利润全搭进去,也不见得能够用。

        熟练地替他算了笔账后,陈宇继续说:

        “你贷五年,每月平均交给银行一万块……”

        老李:“不行的,我俩不吃不喝也赚不来这些!”

        “那你这买房赚钱的思路,就只能建立在房价只涨不跌的基础上喽!”陈宇笑容发冷:“你刚刚还说,这楼市疯了,你觉得,它还会继续涨下去么?”

        李贵沉默了。

        显然,是不会。

        至少不可能一直这么个涨法。

        这道理大家都明白,但问题就出在,大家不知道它究竟要涨到什么时候。

        在均价三千时,很多人说:一年翻一倍,太夸张了,年后必然下跌!

        然而,还没到一年,价格又将近翻了一倍,三千涨到五千块!那些叫嚣着要跌的声音反而稀少了!

        即便是知道,价格不可能永远这么涨,但究竟涨到什么时候……人们就像参与了击鼓传花游戏,不晓得鼓声什么时候会戛然而止,更不晓得,到时候,花会拦在谁的手中。

        总是有存侥幸心理,觉得,那个倒霉蛋不会是自己。

        “明年啊,这楼是涨到六七千,还是跌回一两千,约莫只有老天爷说得准……”陈宇长叹一声,问对面的人:

        “你和嫂子每天起早贪黑,赚辛苦钱,收入还算多的,就隔壁那栋写字楼里面上班的白领,工作听着可高级了,敲打字机,你知道,他一个月收入多少?”

        李贵摇头。

        陈宇:“328块钱。”

        “照他那样,200年才买得起一套房子,我们全省才六百万人口,大大小小房产公司,就将近两万家了,平均三百人就要供养一家房企,老兄,你觉得,能长久?”

        李贵不说话。

        陈宇吃饱喝足,临走前,又像去年那样问了句:“老哥,信不信我?”

        李贵猛点头,就答了一个字:“信!”

        “那就听我句,不要贷款炒房,手头有闲钱少买,缺钱就把住不着的卖了罢!”

        ……


  (https://www.xiaoshuo5200.com/xiaoshuo76551570/32767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iaoshuo5200.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iaoshuo52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