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5200笔趣阁 > 八零之炮灰只想搞事业 > 第82章 第82章

第82章 第82章


宋清宁正摆弄着新买的索尼相机,忽然听到身边欣欣喊“爸”。

        走过去,一问才知道是外汇券不够用,却弄破了包装,不得不买的事。

        任新军问她借。

        “好说。”

        宋清宁拿了一千块外汇券给他,在他支付之前,不着痕迹打量着旁边和他起争执的售货员面色,对着经理玩笑般,说:

        “刚才,我拍到了几张有趣的画面,拍的时候,我还以为咱们商场果然服务不一般,原来是另有隐情……”

        说话时,她扬起手中相机,对着那个面色白皙的年轻服务员,果然,见小售货员面色骤变。

        宋清宁弯了唇角,试探:“她撕开包装……”

        售货员猛地转过头,死死蹬着她手里的相机。

        “……原来不是为了方便顾客,而是变着法增加销量。”瞬息之间,宋清宁大脑中闪过的猜测得以印证,她继续语调平稳地说:“外面都说,咱们商场买的东西供不应求,怎么,经理还需要手下人用这种景点上坑游客的伎俩。”

        “我旁边这几位正是报社的朋友,说不好,明天有热闹新闻了。”

        经理目光从几人身上扫过,停在小售货员身上:“你跟我过来。”

        留下领班招揽众人,经理把人领取走廊,盘问方才情况。

        小售货员急得满脸通红:“我也不知道他们带了相机,还拍了照啊,我就是看那男的挑拣了大半天只买块巧克力,还一堆大道理数落我,气不过才……”

        “糊涂!”

        经理气愤:“来咱们这里消费的顾客,哪有普通人?!我跟你们说了多少遍,不要当这儿是外面供销社,任你们为所欲为!你待会去给我好好道歉,给我把交卷给要过来!如果这事情见报,你也不用来上班了!”

        小售货员红着眼圈,走上前对着宋清宁要鞠躬:“对不起。”

        宋清宁一个侧身避开,声音温和:“咱们没打过交道,你哪有什么对不起我。”

        小售货员碰了个温软钉子,不情愿地转身,对着任新军:“先生,对不起。”

        任新军沉着脸色,没吭声。

        小售货员:“包装是我不小心弄坏的,我不应该诬陷您,我把那两袋奶粉买下来,赔给您,恳请您不要登报。”

        看着这个和自己女儿年纪相仿的小姑娘,任新军皱起眉头,若非巧遇宋老板,刚才可就是这看似人畜无害的小妮子把自己逼得恨不得钻地缝。

        小售货员抹眼泪,声音带着哭腔:“叔叔,求求您了!我好不容易才得到这份工作,要是这么丢了,我爸一定会打断我的腿……呜、呜呜,您行行好,把交卷给我吧,我以后一定不这样……”

        “……”任新军沉默,这小姑娘变脸可是够迅速,几分钟前还趾高气扬,气的人跺脚,这会子就呜咽哭得可怜。

        虽知道她为了要走交卷,可这和自己女儿一般年纪的娃儿,一声声叔叔叫着,哀求他,任新军老脸有点挂不住,问:“你保证,不再这样坑顾客?”

        小售货员立刻举手诅咒发誓。

        经理也趁机上前打圆场,把刚刚任新军挑选中的东西全部赠送,作为赔礼,笑道:“先生,您别和小姑娘计较,是我们管理不当,对不住您,我一定重重处罚,扣除她这月的工资,通报批评,以儆效尤。”

        任新军握住经理的手,顺着对方台阶下来:“经理太客气,这事我也有不对。”

        经理一见有门,立刻说:“先生,这交卷……不知您可否给我们,我们愿重金购买。”

        任新军看向了宋清宁,等她决定。

        “没有交卷。”宋清宁打开相机,“刚不过是开个玩笑,相机是新买的。”

        果然,里面放交卷的地方空空如也。

        “……您可真会开玩笑。”

        经理愣了片刻,寒暄后离开,站在原地的小售货员脸色阵青阵白。

        任新军也无再买东西的兴致,拎上大包小包,宋清宁送他和欣欣出门。

        回去路上,任新军和自家女儿感叹:“欣欣,今天可多亏了你同学,回头好好感谢人家,要不是她反应快,能编出交卷、报社蒙住商场的人,我可就栽跟头嘞。”

        “交卷是假的,报社记者是真的。”欣欣抿嘴笑。

        任新军:“啊?”

        欣欣一脸骄傲:“清清她不做无把握的事,刚和我们一起的人真是报社的记者,他们想约paoloratti的专访,托清清帮他们引荐呢!”

        任新军:……

        任家父女在首都待了一周后,准备回陵城。

        宋清宁还有事没做完,要晚几天回去。

        任新军热情道:“不如,我们等着你,你一人拎着行李转车不方便。”

        宋清宁摇头,请任新军先回去,除了刚拿到的项目,她注册建筑公司,也需他回去帮忙。

        任新军:“行,那我先走,等你回的时候,叫李通过来接你。”

        宋清宁没推辞。

        她在展览上新签的几个大客户,要一起和她回陵州工厂参观,如果没有任家的车,她原也打算租一辆好点的轿车。

        走南跑北做生意,有车、有司机,会方便太多。

        只不过,最近她的剩余资金都提出来,投去了新成立的建筑开发公司……宋清宁盘算着。桑塔纳一辆要二十万,等盈利充足,也得置办。

        这次展览,还是让她收获颇丰。

        除去寻到了大客户,在附近省份设立省级分销商,将她清云销售版图扩大了三四倍。她还借助ratti之手,接到了几笔意大利的企业的订单。

        有小风灯一万件,还有她设计的托盘、收纳盒、小藤米凳子各五千件。

        抛开出口利润不谈,这批订单走出去,可是实打实的赚到外汇,在这个时代,对一家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算相当风光的事。

        媒体报道相随而来。

        宋清宁前几日,在展览厅门口遇上了两位华京晨报的记者,他们探头探脑地想拐进办公区,正被安保人员往外驱赶。

        宋清宁刚在展厅碰上他们时,就有留意到他们胸牌上的信息。恰时协助,帮他们约到paoloratti的十五分钟专访,还友好附赠了翻译服务。

        两位记者十分激动。

        这次国际展览规格很高,开展当天,几乎首都主要媒体报社都派人前来踩点报道。其中,有些报纸是全国范围看法的,还有不少海外国际媒体,在一众大佬镁光灯闪烁下,华京晨报位置靠后,没什么希望取到独家。

        徐勤还是个实习记者,刚大学毕业分进报社,跟着师父出外勤,抱着一腔激情,悄悄摸透了展区布局,预备转到里面,碰碰运气,看能不能碰到一两个名家设计师。

        师父叫他不要做白日梦,根据经验,这类国际活动,安保都做得特别好,没有愉悦、引荐是进不去的……

        徐勤还是想再试试。

        然后,就碰上了这个神秘年轻设计师。

        不仅带他们进了后区,还真替他们约到了主办大佬paoloratti!

        宋清宁从最大间的办公室出来,招手喊过徐勤:“很巧,ratti可以接受采访,不过他半小时后还有场重要活动,可以采访15分钟。”

        徐勤师徒当即就傻了眼。

        他俩出门前压根就没想到能约到这意大利设计师,没带翻译!

        设计师助理:“宋的意大利语说得很好,如果她愿意,你们可以聘请她做翻译。”

        “宋,你的朋友到了么,我还有25分钟要出门。”

        一位穿着考究的大胡子推门出来,正是paoloratti。

        ……

        两位记者在采访了意大利知名设计师后,对这位备受国际知名设计师推崇的本土新锐年轻设计师也非常敢兴趣,徐勤问:

        “宋老师,感谢您的帮助,不知能否有幸为您做个专访?”

        当天,徐勤师徒带着成果回社里,立刻引起了领导的重视,主编赶紧把他俩叫过去,激动地问:“你们真是采访到了ratti?那个意大利人可是出了名的难约,你们不知道,这次他们来北京办活动,那些大报社、电台想尽办法托关系,都没约上人,你俩见到的是真人么?”

        徐勤把采访录像拿了出来。

        “这人什么来头?以前从没听说过……”主编看着视频,和翻译稿件,短短十分钟里面,那意大利大胡子称赞了她三回,神情中的欣赏毫不掩饰。

        徐勤师父也摇头:“我们也是刚刚接触过,还有她的专访。”

        第二天,华京晨报头版头条刊载了paoloratti的专访报道,访谈中国际知名设计师对我国古典传统美学的称赞,他说,宋带他参观欣赏了友谊宾馆中的国画,还讲了国画的发展渊源、背后的人文精神以及士大夫雅趣,让他这位出生于西方文明发源地的艺术创作者很受启发……话里,不乏对几位中国当代设计师的肯定,最后,还说了件俏皮事。

        他很喜欢中国美食,特别是宋给他推荐的各式菜肴、小吃,被问及最喜欢的菜品时,ratti说,松鼠鳜鱼。

        记着正想给他推荐个地道馆子,不料人已经去过了,说起其他特色菜馆,也头头是道,直言:宋给他画了个京城美食地图,他在回国前,定要去游览一遍。

        ……

        晨报当期销量直接破了年度记录。

        在读者胃口被吊足后,下一期,又看法了系列参展设计师的采访报道、作品展览,以宋清宁的报道打头阵。

        主编收到了好些转载请求,眼睛都笑弯了。

        以前都是他求着那些大报社,可算有一天,他们也争抢着求转载自家新闻了,单这一项,就够他扬眉吐气许久!

        宋清宁对于各式采访邀约有求必应。

        在刊登后,都买一份发加急件,传给陈如月,由她联系省内、市里的报纸、期刊转载,一时间,清云藤艺在省内声名大噪。

        时机已到,那些盗版、仿品该回去清理了。


  (https://www.xiaoshuo5200.com/xiaoshuo76551570/38106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iaoshuo5200.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iaoshuo52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