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76章


接下来几日,丁宁只盯着一件事:送秧苗。

        眼下正是初秋时节,渐次风起天凉,就连日头也渐渐晚出早归,夜晚反倒越发长起来。

        所以,这菜秧须得赶紧栽下去,再拖上几日,等那昼夜温差愈发地大起来,怕是寒霜也要下来了。到时候,别说挣钱了,就连这秧苗怕是都一棵不剩,全给霜打死了。这可不是白菜、萝卜,禁得住霜打。

        她先去了林家,再有三日就是林大郎成亲的日子,若这个时候不栽,就得等成亲后了。

        路过董家时,她往院里瞥一眼,自那日李氏回去后,母女三人就再也没来过。听于婆子说,那高婆子听了李氏的话,竟然气得当时就骂起来,说什么她在拿乔,又不是绣工多出色,董家让她教,也不过是看得起她。最后一气之下,谁都不让找她学针线活了。听说近日正打听别个呢。

        丁宁听完也气得很,这年头真是什么人都有,若不是看在李氏母女三人的份上,还当谁愿意白干活?不来就不来,她还乐得清闲,反正她也忙得很。哪里顾得上这八竿子打不着的人。

        这董家也不知今日遇上了什么喜事,走在路上都能听到屋里满是欢声笑语的。丁宁扁扁嘴儿,转过头来,一径往林家去了。

        林家早就变了个样,外头虽还是旧时样,那屋里早就重新粉了白墙,漆了红柱,就连屋里的地面也重新规整一回,现下看着又齐整又干净。

        丁宁只站在堂屋外看了一眼,就赶紧拉着林小妹说那栽秧苗的事。

        林小妹微一思忖,让她略等一会,她去喊兄长商量商量。

        等人再出来,后头跟了个毛孩子,林小弟要跟着一起去拉菜秧。

        三人一起推着车往于婆子家走,路过董家时,正赶上小高氏拎着桶往阳沟里倒水,看见她,头抬得高高的,嘴里“哼”一声,扭头就进了院。

        一长衫男子正站在院中,小高氏一见,羞答答叫了一声“相公”。

        三人顿时鸡皮疙瘩掉一地,牙齿都差点酸掉。她们可是都瞧过小高氏跳脚骂人的模样,现在这个娇羞羞的小妇人又是哪个?不由加快脚步,只求小高氏千万别再开口,哪怕等她们走远了再说也成。

        等推了菜秧回来,又路过董家,三人俱是脚步匆匆,恨不能只一步就到了林家。幸好,董家院里空无一人,倒省却许多烦扰。

        林家的暖棚子早已掀开草帘子,搭在了中间的大梁上,看得出,这暖棚子后来应是重新改过,隔上一段就埋了根木头,这样即使冬日里下雪,也不怕暖棚子被压塌。

        硫磺早已备下,等确认了茄子的位置,林小妹取了硫磺出来,丁宁捏了豆大的硫磺在手,又将茄根分开,将硫磺塞进去,再用泥裹好。用了硫磺的茄子,不止长得更大,味道也更甘甜。

        茄子起苗时都是带着土坨的,栽植时挖坑要比土坨高一些,也就是农谚里说的“茄子没脖”。每栽完一棵,林小弟就拎着水桶往穴坑里浇上少量水。两棵茄子之间差不多留一尺半左右的间距,林小妹就在这一尺半的地方埋了几颗苋菜种子。

        丁宁注意到,林小妹只在一半的茄子地里种了苋菜,剩余一半并未种植。她心里明白,人家这是打算做个实验。

        栽完茄子,就开始栽番柿和黄瓜。林家选的这几样菜,对温度的要求都差不多,所以离着火墙的距离都差不多远。

        番柿的株距比茄子小一些,不到一尺远即可。穴坑挖好,要先浇少量水,然后坐水栽苗,此时水一定不要太多,免得连根带茎都给泡在水里。

        至于黄瓜,株距与番柿一样,也是先挖穴坑,高度与土坨一样即可,一样要坐水栽苗。

        把菜秧栽好,丁宁又嘱咐林小妹,在秧苗定下之前的这几日,一定要温度高一些,白天体感略热,夜间体感凉爽即可。待秧苗成活,再渐渐把温度降下来。且尽量要少浇水,最好在三到五日后,查看土壤,确实缺水再行浇水。那堆肥茶现下也不用浇,也要等苗成活了再看。

        丁宁自觉将注意事项都交代清楚,就要往回走。本来林小妹说要送她回去,她也给拒了,林家一看活就多,又不是离多远,一会功夫也就到了。后来,还是林小弟自告奋勇,说要把人送到家再回来。

        只这话一说完,不止林大郎,就连林小妹都沉默不语,在兄妹二人心里,自家小弟就是个二愣子,且是个话痨,时不时就冒出些惊人之语,只盼待会路上不要乱说话才好。

        对此,丁宁自是不知,她瞧林小弟不过七八岁年纪,想必脚程也不慢,也就应下了。

        果然,二人一上路,林小弟就说开了。只走了半炷□□夫,丁宁就把林家的来龙去脉给听了个清清楚楚。她此时才醒过味来:林家兄妹刚才为何是那样一副神情。

        幸亏路上行人不多,这话才免于被旁人听了去。这一路,她走得战战兢兢,生怕林小弟再说出些什么。

        回去时,不可避免地又经过了董家,她正打算低头疾走,余光见桑姐站在院中,正要打声招呼。就见小高氏那相公,也即桑姐的三叔,董家老三,却重重咳了一声。

        难不成这秀才公白日里不用看书?

        桑姐顿时如失了水的白菜,整个人都耷拉下来。虽隔着院门,丁宁却也瞧得见桑姐眼圈红了。

        这又是闹的哪一出?

        丁宁让林小弟先回家,她隔着大门,笑着冲桑姐道:“你近些日子怎没去我那儿?不是说要学针线吗?再过几天,我就能倒出功夫来,到时你领着莲姐一块过去吧。”

        她自然是瞧见了桑姐那着急的样子,还直冲她摆手,可还是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按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母女三人是原主的亲戚,不是她的,但她既占了人家的身体,总要顾念着些人家的亲情,况且原主身边也就那个姑姑和这个姨母待她还算情真一些。那她也要对人家好一些才是。

        话毕,就见那董老三的眉头拧得简直能夹死个苍蝇。她就晓得,那高婆子许是说了什么,也可能是那小高氏说了什么,总之定不是什么好话。可董老三一个秀才,竟也人云亦云,想来那圣贤书读得也不够透彻,连那“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都不明白。

        她待要再说,就见董老三竟是半点都忍不得的样子,冲着桑姐喊将起来:“桑姐,还不快回屋。”那嘴唇扇动着,想是还有未尽之言,却不知顾忌什么,并未出口。

        “那你回去吧,桑姐,改日再去找我。”

        “咳,”董老三忽的又咳了一声,“桑姐近日活计多,怕是没得闲工夫。”

        “您是桑姐三叔吧?不知桑姐一个小人,能有什么活计?我记得你家的豆秧早就打过了,想必不用她们两个再刮了满手伤去打豆子吧?哦,近些时日倒是要耕地,准备种冬小麦,可那也用不着两个小姑娘。我想想,还有些什么?难不成那家里的鸡鸭猪狗,也要等着她俩去侍弄?这我倒奇了,怎么高家的大人一个个都不见了踪影,阖家只剩两个几岁的孩子?”

        “这是我高家的事,关你什么事?要你狗拿耗子?”小高氏急匆匆从屋里出来,上来就喊。

        丁宁就见董老三又是一皱眉,心下一哂:看来这酸秀才竟连自己媳妇都瞧不过眼,亏得小高氏还急吼吼冲上来。

        此时,门外早围了几个婆子,正眼也不眨地看热闹。高婆子往日里总是夸她这小儿子,说什么学业好,人品好,就是不知为啥偏要和丁姑娘过不去。

        “怎么没关系?难不成她娘不是我亲姨母?”

        “那又怎样?她既是姓董,那就归我董家管,和你姓丁的啥关系都没有。”

        “难不成你成了亲,就和娘家脱了关系?亦或是和你的姨母也断了来往?”

        “你哪能和我比?”小高氏下巴翘起,眼里满是鄙夷之色。

        丁宁就问,都是一个鼻子一张嘴,又有什么不同?都是庄稼地里干活的,还分出个三六九等不成?

        小高氏撇了嘴,不屑道:“一个未婚的姑娘,整日里四处瞎跑,也不懂得避讳。真是不守妇德。”

        妇德?这话听着可不像小高氏能说出来的。她转过头,直盯了董老三瞧:“就是因为这个,您才不让桑姐去我那儿?”

        她不想和小高氏掰扯,这事的根子在这董老三身上,不想这做了秀才之人,竟是个长舌之人。

        “你看他干啥?”小高氏一脸警惕。

        丁宁眼风都没给她一个,道:“你晓得妇德是啥吗?还不是听人说的。那我问说这话的人,有什么不对?”

        小高氏张了张嘴,她确实不知道妇德是什么,自己大字不识一个,哪儿晓得什么妇德?

        董老三憋着气,没有开口,这女子真是不识好歹,原本给她留些面子,不把这话说开,谁知她却不依不饶。

        “搁您这么说,那女子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您这读书的银子是从哪儿来的?若没有姨母日日去镇上摆摊,光指着那田地,怕是供不得你念这么些年书吧?要真是想学人家大户人家那些规矩,您还是先把自家那院墙、大门都给修得高高的,免得一出房门就被人看去了。那摊子也别摆了,您自个去赚银子读书吧。”

        “就是就是,干脆像那老鳖似的,钻壳子里算了。”一道稚嫩的声音响起。


  (https://www.xiaoshuo5200.com/xiaoshuo48833316/38325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iaoshuo5200.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iaoshuo52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