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75章


跟着杏娘一起来的是家里的女儿和小儿子,兰姐今年八岁,元哥五岁。

        刚一走到外头,就遇见了素姐,她正扒着墙头往这院看,还问她俩是谁。丁宁就说是于阿婆的外孙女和外孙。

        素姐一拍头,想起以前好像听她娘提过一嘴,就问:“你俩叫什么名?我叫素姐。我哥叫周方海。”回过头就去喊她哥。

        等把头转过来,兰姐就说了俩人的名。她就问俩人踢不踢毽子,她有好几个毽子,都是挑那好看的鸡毛做的。

        兰姐看看元哥,俩人一起点头。

        素姐听了,如旋风般跑进了屋里,差点把周方海给撞个跟头,他刚才在屋里,听见素姐喊,刚往外走。

        素姐抱了毽子往外跑,被周方海拦住了,问她有啥事找自己。她“啪”一下把手拍掉,说于阿婆家新来了两个小孩,自己要赶着去踢毽子。

        “那你喊我干啥?”周方海跟在后头喊,素姐早手脚并用爬过墙头,竟是连门都不想走。

        “许是见人家是姐弟二人,不甘心自个一个?”丁宁猜度着道。

        周方海微微一怔,伸手抚平衣角,跟着笑道:“她怕是想着拿我做个打扇的,替她仗势撑腰。”

        丁宁想了想,点点头道:“自家哥哥,不用白不用嘛。”

        周方海不由一憋,理是那个理,咋说起来不太顺耳?到底是太过熟悉说话没了顾忌,还是浑没把自己放心上,只随口一说?

        丁宁见他气色怏怏,许是心头不快,担心自己刚才的话说得不太中听,急着想换个话题,就问:“你那草药如何了?听素姐说,已能收了?可我听人说,那草药不都是长得越久越好吗?”

        提起这个,周方海正了正神色,道:“听她胡说。那草药今岁刚栽下,最快也得明年才能收。前几日要收的是那长势不好的,放着不收也不过白白占了地方,也妨碍别的草药。所以,我就寻思着还是趁早挖出来。”

        “这不就和种菜要间苗一样?挑那长势不好的,□□,那长得好的才有地方往大长。看来,种药也是这个理。”

        “那是自然。不管种啥都是这个理。我外祖父那书里也是这样写的,可惜他老人家去得太早,若不然正可讨教讨教,总好过我这样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偏还撞不出个眉目来。”

        “你娘不就是大夫?还有,你不是常去镇上送药吗?那药房的大夫不也能懂许多?孔圣人不是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多问问,总能寻到些法子。不是有那么句话嘛:方法总比困难多。”

        周方海呆了呆,越听越觉对面之人不是十五六的小姑娘,倒像个老态龙钟的老太太,他的目光渐渐发飘,不知不觉走了神。

        若丁宁可以窥得人心,此时必定点头不已:两世加一起活了将近四十年,在这里可不就能做祖母了嘛?虽说有十五年是原主的,可现在不就是她的嘛,所以她不心虚。

        但她并没这看透人心的本事,自是不知周方海把她看成了个老太太,还是个爱唠叨的老太太。此时,她正暗自揣测,这劝人的本事还是从她前世的老师那里学的,还是她当时情绪低落、特别沮丧时的,安慰之词,现下挪来一用,却发现不怎么好用。

        唉,他这青春期看来有点长,都十七八了还没定性。

        周方海回过神,见她微张着嘴,眼睛发亮,隐隐透出期盼神情,心下不由惴惴:为何她这般看我?难不成是觉得我定能种好这草药?还是单纯只想鼓励我?

        他垂下双眸,有心试探,故作沮丧道:“我娘倒还好说,若是去了药房,一味问东问西,反倒易惹人生厌。若再耽搁了人家的生意,心里也过意不去。”

        少年蔫蔫搭搭的,一脸郁郁寡欢,往日神采飞扬的眼睛也藏了起来,只看见浓密的睫毛一动一动。

        丁宁心下不忍,穿来这么久,几时见过他这般神色?顿时化身知心姐姐,语重心长道:“若真个让你现在种出来,那也就不值钱了。就不说这唐邑镇了,就是县里,也没听过哪里有专门种这药材的。我那菜秧也是来回种了好几次,大半年了才卖得出去。药材那么精贵的玩意,不比种菜更难?”

        见他竖起耳朵,抬了眼看自己,丁宁心下一喜,这是听进去了?又道:“你至少还有婶子在边上看着,这药长到什么时候算成了,有她帮你把关,总好过自己挨个尝。虽说神农曾尝百草,但咱们却也不必个个都尝上一回。”

        周方海眼睛一亮,她七七八八说了一堆,他却只听见“咱们”两个字,虽说明知道这不过是口误,心下却也如三伏天里吃了块冰西瓜一样畅快。

        丁宁却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咋说着说着就把前世的习惯带了进来?这可不是前世,说话还是要注意。她紧张地看了周方海一眼,见他正双眼发亮地看着自己,不觉惭愧不已:看来只有自己瞎想,人家可是单纯着呢。

        她轻咳一声,继续道:“对了,你娘那儿肯定有不少药书,里头指不定也有点子种药的东西,你就没问问你娘?”

        周方海一下把思绪拉回来,想了想,道:“我娘看的主要是医术上的,药材上的不知有没有。”

        “那《本草》上不就有吗?”《本草纲目》是她所知的为数不多的医书之一,她下意识就想到了这本书。

        周方海却诧异地看着她,奇道:“你竟连这书都知道?”

        她“哎”了一下,支吾道:“我以前不是总去书铺子里闲逛嘛,所以对这名字倒是有所耳闻。”

        周方海“哦”了一声,倒也没多想。镇上不比乡下,识字的女子本就多一些。

        “丁姐姐!”素姐的声音忽的在身后响起,她赶紧回身去看。

        却见不止素姐、兰姐,就连于婆子和杏娘也一并站在院里往墙边看。她顿觉大囧,着慌道:“可是过了做饭的时辰?我这就去做。”

        杏娘摆摆手,道那饭都做上了,菜也摘好了,只差下锅炒了。

        丁宁更觉难为情,话多真是误事,一时不察就误了时辰。遂不好意思道:“那待会我来炒菜。你们歇着吧。”

        “不用不用,我做也一样。待会让兰姐烧火,我炒菜,你歇着吧。你不是刚回来嘛?合该多歇歇。”杏娘说着话,眼睛却往周方海那儿瞟一眼。她认识周家人,就是不知这丁姑娘和这周家人怎生这般熟悉。

        对上杏娘探究的眼神,周方海坦然笑道:“那我先回去了。”又偏了头去喊素姐,人家都做饭了,难不成她还想挨到人家吃饭了才回来吗?

        素姐与兰姐玩得热热闹闹的,毽子都给踢丢了一只,俩人正猫着腰往那鸡窝边上去找。

        听见周方海叫自己,素姐满脸不乐意,没好气道:“有个毽子不见了,等我找完再回去。”说完继续蹲下找,再不理人。

        周方海虽心下埋怨素姐没眼色,面上却团团笑道:“那你慢慢找。我先回去了。待会要是还找不到,只管喊我。”

        杏娘扭头就要喊兰姐,丁宁一把拦住,道自个就能烧火。若是信得过她,那菜她也炒得。

        俩人你推我搡,都想让对方坐下烧火,自己炒菜。

        于婆子一旁看不过眼,咳一声道:“又不是只吃这一顿,还有好几天呢,且有的忙活呢。有啥可争的?放心,谁也躲不过。”

        两人相视一笑,都道自个着了相,钻进牛犄角里就出不来了。

        进了厨房,两人分好工,一个炖肉,一个腌鱼,今日是女儿女婿归家,于婆子自是早就打点好肉菜。

        丁宁想起前几日于婆子还斩钉截铁地说,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眼下一瞧,原来只是嘴巴上厉害,实际上还不是早就买好了。她拄着拐,也不知这肉和鱼买的有多艰难。

        原还打算逗趣一番,此时却觉不落忍,只上前扶着人坐下,道:“待会儿您就坐这,若那肉和鱼好了,您先帮我们尝尝咸淡。”

        “那我可就老实不客气了,这第一口你们可吃不着了。哎,这事可不许出去说,免得人家说我是贪吃婆子。”

        说完,不止于婆子,另两人也笑开了。

        杏娘边笑边想,有个人陪着到底是好些,就算是自己,怕也不能这么哄着阿娘。

        农家做菜,不讲究那么多花样,肉下入锅中翻炒至变色,添了水就开始炖。炖至半熟时,加入土豆,再炖上一阵,就能起锅了。

        至于那鱼,切了大块沥干水,热锅入油,放葱姜蒜炒香,倒入酱油炒色,添上热水,最后把鱼块放进去。待鱼熟了,加入切好的豆腐块,咕嘟一会就起锅装盆了。

        那肉和鱼都是杏娘做的,丁宁就主动担了素菜的活计:炝拌菠菜和醋溜白菜。

        杏娘看着丁宁娴熟的刀功,不由暗自点头,别的不说,起码阿娘是饿不着了。

        屋外,兰姐领着元哥蹲在厨房门口不停咽口水,元哥还一叠声地问:“娘,啥时候能吃饭呀?”

        于婆子顿时坐不住了,起身到门口,牵起元哥,让赶紧进屋等着去,马上就开饭了。


  (https://www.xiaoshuo5200.com/xiaoshuo48833316/39187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iaoshuo5200.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iaoshuo5200.com